-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美丽而又忧伤
M
——越南影片《青木瓜之味》与 中国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之女性形象比较
■ 李启军 胡 牧(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 近年来,学者对越南电影界的代表人物陈英雄电影的镜像特征、人物特征乃至代表性的作品都做了研究。本文从 相同地域文化背景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越南影片《青木瓜之味》与中国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影像风格和女性形象 进行整体比较,在影像与女性形象之间的隐喻关系、女性的主体性表达、女性存在的真实状况等方面探讨女性和影片的相 关问题。 [关键词]爱;青木瓜之味;我的父亲母亲;形象比较;女性
陈英雄是越南电影界的代表人物。学者们对陈英雄电 影的镜像特征、人物特征乃至代表性的作品都做了研究。 张艺谋是中国影坛的“教父”。张艺谋导演由于不断追求 影片造型、题材等方面的创新而富有先锋性。本文在学人 们对陈英雄、张艺谋电影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已有的研究成 果基础上力图从影像风格与它的深层喻指、女性主义的理 论视阈三个维度重新审视这两部电影。
1.悦目的场景呈现 越南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较多地使用了长镜头,呈 现出纪实风格。长镜头对瓷花瓶、青木瓜等静物的展现,使 影片具有一种绘画式电影的风格,唯美而古典。与《青》展 现出来的情绪化风格相应的是,该片运用了“重复”的艺术 手法,以进行情感上的反复渲染,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景的 重复,如青木瓜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了五次,其中有两次(分 别是梅小时候和她长大后)用手触摸青木瓜籽的镜头,其目 的是为了表现女性的性别特质就像青木瓜一样晶莹剔透,其 效果是将梅的温婉气质表达得含蓄隽永、诗意流连;二是 音乐和音响的重复,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连贯”,伴随着影 片舒缓节奏的是动物的叫声和钢琴乐曲等声音,它们略带寂 寥和柔缓的旋律,充溢叙事流程,传递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淡 淡意绪,这些元素既直接参与了影片的叙事,又对影片情感 基调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三是长镜头的多次运用,体现了 叙事节奏的重复风格。比如梅切青木瓜的长镜头、梅在屋 里行走时的长镜头(伴随知了叫声和低低的音乐声)等,纪 实般地反映出梅的真实生活状况和女性情态。 如果说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以下简称《青》) 还主要是一种线性叙事的话,那么,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 亲》(以下简称《我》)则由“我”与“母亲”、“村 长”与“母亲”等人意见的冲突开始切换到回忆性的场面, 两种时态在叙事中相互交叉。在观影中我们不可忽视两片 叙事方式对塑造女性形象的影响问题。这里有两大问题值 得我们深入思索:《青》为什么选取“梅”的那一段人生, 《我》为什么倒叙?为什么重点在倒叙部分,而又要写她的 晚年?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陈英雄是为了把握住一个 女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段人生,即在正式获得爱情之前的 那段成长岁月。“梅”就是在这段成长岁月中尽显其东方 女性的特质和在生活中的真实位置的。《我》之所以要用 倒叙,是因为:第一,设置叙事视点的需要。在叙事视点问 题上,《青》中是“梅”以主观视点融入主人家的生活场 景。而《我》则是以“我”的第三人称视角再追忆“我”
的父亲母亲之间淳朴的乡村爱情故事。在两部影片中,对于 女主人公(梅和“母亲”)来说,凸现的不是爱情给女性带 来的变化和苦涩,而是女性的心愿和爱情本身带给女性的生 命质感和情感抚慰。第二,显示爱是一个女人的全部的现 状,影片正是通过先呈现“母亲”的爱情缺失状态及“母 亲”的反应来加强这种印象的。追忆意味着缺席,意味着爱 情这个唯一寄托的缺失。第三,与“母亲”年轻时的性格形 成照应。
《我》片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要算该片的影像造 型和构图。影片中那充满山野气息的山路、山林、山坡、 山村,那给人无限希望和憧憬的翻滚麦浪,还有那老师送学 生回家的质朴而温馨的画面,充分体现了以张艺谋为代表的 第五代导演开创的“影像美学”[1]的艺术风格。这些视觉奇 观的呈现传达出“我母亲”的浓郁情感,仿佛更是具有正在 成熟的女性主体的生命和灵气,更凝聚着“我母亲”性意识 的觉醒和生命本体的冲动,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天人合一 的优美乡村在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预示了叙事发展的趋 势。同时,影片中红色呈现出的暖色调是人物情绪的隐喻以 及人物在心灵和行动上的情绪色彩,充满着一种饱和的内在 力量和外在的生命热力。景与人相得益彰。影像在这里所 告诉我们的是:“母亲”是一个敢于追求爱和自身幸福的 女性。
2.女性的视点:“观看”与“凝视” 长大后的“梅”用水洗脸、照镜子、抹口红等镜头, 可谓细腻舒缓,这些镜头说明女性正如拉康所说的进入了镜 像阶段。在生活中,女人对镜子的迷恋远胜于男子,女子比 男子更像是一种镜恋动物,而镜像阶段正是拉康所谓的“主 体”形成过程,在自我与他人二项对立之外,出现了“主 体”的“镜像阶段”,这是因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