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oc
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子理論的新形式
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柏林大學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原子理論的新形式。
20世紀20年代是物理學發展中又一個不平凡的十年。這時,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說,得到了密立根光電效應實驗的全面驗證,已經為人們普遍承認。X射線的本性,由於德國物理學家勞厄(M. Laue)在1912年發現了它的繞射現象和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W. H. Bragg,W. L. Bragg)成功地用之於晶體分析,肯定了它的波動性;而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A. H. Compton)進一步從X射線與電子的相互作用,確證了它的粒子性。到1923年,電磁輻射的波粒二象性已經得到了全面認識。這時法國物理學家路易斯.德布羅依(Louis de Broglie)大膽設想,既然光和X射線等電磁波有粒子性,為什麼粒子不可以有波動性?1923年,他根據波的粒子性,發展了布裏淵(M. Brillouin)用電子駐波環來解釋穩定態的思想,採用對比的方法,提出了物質波假說,即:與運動粒子相聯繫的物質波波長為:λ=h/p=h/mv,式中的h為普朗克常數,p=mv1926年,薛丁格提出了薛丁格方程,將德布羅依的物質波假說發展成波動力學,與海森堡、玻恩和喬丹從不同途徑創立的矩陣力學,共同形成微觀體系的基本理論——量子力學。
薛丁格是奧地利人,1887年8月12日出生於維也納,父母都是名門出身。薛丁格在中學時代就有廣泛興趣,不僅對自然科學有興趣,而且也很喜歡古代語言的嚴密邏輯和德國詩歌的優美諧和,他最討厭的卻是死背數字和書本。1906—1910年在維也納大學物理系學習,波茲曼的繼承人哈森諾爾(Hasenhrl)對他頗有影響。就在這些年代裡他掌握了連續介質物理學中的本徵值問題,為他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191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留在維也納大學從事實驗物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一名砲兵軍官服役於一偏僻的砲兵要塞,他卻利用閒暇研究理論物理。1920年,薛丁格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維恩的助教。1921年受聘任瑞士蘇黎世大學數學物理教授,主要研究熱力學和統計力學,1925年夏秋之際,從事量子氣體理論研究。這時正值愛因斯坦和玻色關於量子統計理論的著作發表不久,愛因斯坦在論文中提到了德布羅依的物質波假說。在他的啟示下,薛丁格萌發了用新觀點研究原子結構的想法。可以說,愛因斯坦是薛丁格的直接引路人,正是由於愛因斯坦那篇關於單原子理想氣體量子理論的論文,引導了薛丁格的研究方向。1925年10月,薛丁格得到了一份德布羅依的博士論文,使他有可能深入地研究德布羅依的相位波思想。
薛丁格在他的第一篇論文中,提到了德布羅依的博士論文對他的啟示。他寫道:“我要特別感謝路易斯.德布羅依先生的精湛論文,是它激起了我的這些思考和對‘相位波’在空間中的分佈加以思索。”著名化學物理學家德拜對他也有積極影響。據說,在蘇黎世定期召開的討論會上,薛丁格被德拜指定作有關德布羅依工作的報告。在報告之後,主持人德拜表示不滿,向他指出,研究波動就應該先建立波動方程。薛丁格在他的啟示下,下功夫研究這個問題,幾星期後,薛丁格再次報告,宣布找到了這個方程。
1926年1—6月間,薛丁格一連發表了四篇論文,題目都是“量子化就是本徵值問題”,對他的新理論作了系統論述。薛丁格是從古典力學和幾何光學的對比,提出了對應於波動光學的波動方程。開始,他試圖建立一個相對論性運動方程,但由於當時還不知道電子有自旋,所以在關於氫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的理論上與實驗數據不符。後來他改用非相對論性波動方程來處理電子,得到了與實驗相符的結果,這個波動方程現在就叫薛丁格方程。他在第一篇論文中轉載入波函數Ψ的概念,利用變分原理,得到不含時間的氫原子波動方程:
或
其中 h = 2( K。
薛丁格從這個方程得到的解正是氫原子的能階公式。這樣,量子化就成了薛丁格方程的自然結果,而不是像波耳和索末菲那樣需要人為規定某些量子化條件。
薛丁格在論文一開始就寫道:“通常的量子化法則可以用另一個假設來代替了,在這個假設中,不轉載入任何一個關於‘整數’的概念,而整數性倒會像振動的弦的波節數是整數一樣很自然地得出來。這種新的理解是可以普遍化的,而且像我認為的那樣,是很深地淵源於量子法則的真正本質之中的。”
在第二篇論文中,薛丁格從古典力學與幾何光學的類比及物理光學到幾何光學過渡的角度,闡述了他建立波動力學的思想,並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