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内容纲要.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LSI内容纲要.ppt

*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Random Particle Defect(随机微粒缺陷):两条过于靠近的金属线之间,如果有导电性颗粒在制造过程中落入二者之间,可能导致短路问题,解决办法是加大线间距;一条过于窄的金属线如果在制造过程中落入不导电的微粒,那么就会导致断路问题,解决办法是增加线宽。 * Metal Erosion(金属侵蚀) 芯片制造过程的金属线成形过程中,在氧化层上淀积一层金属,刻掉不需要的部分,再在被刻掉的部分上氧化出与金属等高的氧化层,接下来需要做一次化学机械抛光(CMP)来平坦化芯片表面(每一层都要做平坦化)。 氧化层和金属对CMP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金属更容易被CMP刻蚀掉,所以金属的密度不能太大,否则被CMP刻蚀掉形成的凹槽过大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Metal liftoff(金属翘起) 由于金属和氧化层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同,氧化层上的金属可能会产生翘起现象,金属线越宽越容易产生这种现象,所以必需控制金属密度。 *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解决metal erosion和metal liftoff的办法是metal slotting(挖槽) 电源地线宽于普通信号线,电源地线也就经常可以在最终版图上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槽。 *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Metal over-etching(金属过刻蚀) 金属线的成形,是通过刻蚀工艺完成的,稀疏的金属线比较紧密的金属线更容易被过刻蚀。如下图,所以对最小金属密度也有要求 *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Metal over-etching的解决办法:Metal Fill 用金属填充空白区域 * 设计规则检查(Design Rule Checking,DRC) 版图完成后需要做物理验证(physical verification),首先是对版图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RC),DRC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版图中所有因违反设计规则而引起潜在断路、短路或不良效应的物理验证过程。DRC检查的方法是将版图中所有几何图形与设计规则规定的尺寸、间距进行比较,并将所有违反规则的地方通过EDA工具以醒目的标识反标到版图中告诉设计者,设计者通过这些标识判断、修改错误。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 电路规则检查(layout versus schematic,LVS) LVS主要目的是验证版图与原理图的电路结构是否一致。 LVS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抽取”,第二步是“比较”。首先根据LVS提取规则,EDA工具从版图中抽取出版图所确定的网表文件,然后将抽取出的网表文件与电路网表文件进行比较,抽取的网表文件为晶体管级的SPICE网表,而电路网表为门级的Verilog网表,该门级网表要转化为SPICE网表后才能和抽取的网表进行逻辑等效性比较。 DRC/LVS检查工具有:Mentor 的calibre,Synopsys 的Hercules,Cadence 的Assura、Diva等。 可制造性设计和物理验证 * 后仿真 后仿的来源在于消除或减小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 ,版图生成以后,版图中的连线及连线间的寄生电阻,寄生电容,甚至寄生电感(现阶段一般后仿不包括电感)都是前仿中没有添加的,亦即,前仿的网表中认为各根连线的电阻电容均为零。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这些寄生电阻电容效应足够大,那么实际做出的电路就和前仿差别较大。 后仿需要考虑版图中实际连线的RC延时 ICC生成版图之后,ICC会写出一个电路网表,star_rc_xt 抽取版图寄生参数,PT获得寄生参数信息后写出sdf文件,用于反标入电路网表。 后仿真的对象是由ICC生成的电路网表,后仿真是电路级的仿真,仿真反标入了由PT产生的sdf文件,sdf (standard delay format)。 * 作业 利用TetraMAX生成数字FSK电路的测试矢量集; 在smic 40nm工艺下,利用IC Compiler完成FSK电路的版图(可以不考虑可测性设计); 报告出芯片时序和面积; 导出后仿网表文件(.sv)、延迟文件(.sdf)及版图文件(.gds)。 * * * 布局 综合阶段的时钟信号和高扇出信号被定义成理想的和don’t_touch(综合工具不对其进行插buffer的操作)的 布局阶段对高扇出(如reset、set、enable等)要进行高扇出综合(HFS)。 ICC 布局阶段的一个命令place_opt内嵌了自动高扇出综合(Automatic High Fanout Synthesis) 时钟树的处理是在place之后,CTS(Clock Tree Synthesis)阶段进行时钟树综合的 在布局阶段我们需要模拟时钟树的影响 * 利用理想的时钟网络显然过于乐观,为了进一步接近实际的时钟,skew , late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