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拓展阅读:一个女孩和狼的故事.docVIP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拓展阅读:一个女孩和狼的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我和大猩猩握了手 》拓展阅读:一个女孩和狼的故事 阅读提示:读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小女孩和狼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自己找答案吧。 二战中,一个年仅8岁的失去双亲的犹太女孩米莎为了躲避纳粹的魔爪,背井离乡,独自逃进深山。一路上,米莎能找到什么偷到什么就吃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都吃,腐肉、虫子,甚至是泥巴。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用东西来填满肚子。她睡在谷仓里、树洞里、山洞里、或者干脆露天,她说有几次居然蜷在被屠宰后的马的尸体里睡着了。 在波兰境内,米莎第一次遇到了狼。那天,她从一户农舍里偷了点吃的,一个男人追出来,向她扔石头。米莎拼命地跑,躲进了树林。她受了伤,疼得直叫,那叫声好像狼嚎。突然,米莎发现有什么东西在看着她。她开始以为是一只狗,就丢给它一块肉,但它不肯靠近。它的叫声让米莎意识到这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狼。 米莎渐渐和狼稔熟起来,她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母狼对米莎很好,捕食到的猎物都分给她吃。米莎叫她丽塔妈妈。那段日子,米莎过得很开心。丽塔妈妈打猎回来,会和米莎分享她的战利品,如兔子之类的野味。吃饱后,米莎就依偎在丽塔妈妈身边,笑着睡去。米莎仿佛又找到了一个妈妈,对米莎而言,丽塔妈妈就是整个世界。 后来,丽塔妈妈有了一只公狼做伴。公狼起初对米莎很不友善,它几次企图袭击米莎,都被丽塔妈妈阻止了。摸清了公狼的性情后,米莎学乖了很多。每当公狼发威时,米莎就做出屈服的表示,身子往地上一躺,蜷起四肢,露出喉咙,公狼见状也就罢休了。 米莎和这两只狼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至于到底有多久,米莎说自己当时太小,没有时间概念。后来,两只狼被猎人打死了,米莎为此非常伤心。她离开了树林,一个人继续赶路。 几个星期后,米莎遇到了一群狼。这可是个大家庭,有狼爸爸、狼妈妈,还有几个幼崽。米莎也加入其中。狼爸爸、狼妈妈外出捕捉猎物时,米莎就留下来照顾幼狼,做起保姆来。等它们回来了,米莎模仿幼狼的样子,四肢蹲下,舔舔狼妈妈的鼻子讨食吃。起初,狼妈妈身子向后一退,不肯给米莎喂食。但米莎不断发出轻轻的叫声,哀求着,狼妈妈慢慢靠近,这才把食物吐给米莎吃。渐渐地,狼妈妈开始像对待自己幼子一样对待米莎,米莎也成为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员。然而,好景不长,狼群解散了,米莎又重新回到一个人的生活。她向东走到了乌克兰,也曾偷乘火车到克罗地亚、意大利。前前后后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1945年二战结束,米莎回到了比利时。她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别人听,但人们都不相信她的话。米莎的故事实在太离奇,人们不相信一个孩子能忍受这种遭遇。于是,米莎选择沉默,她把过去的事情深深放在心底。 1997年,米莎把这段经历写成书,定名为《是狼救了我》。 附送: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一个人和一幅画》 拓展阅读:守护绿色天堂 阅读提示:这个老人又和树木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阅读下面的文章,找答案吧。 车停在林中垭口,记者邂逅一位赶马哥。 “请问鲍守国家在哪里?” “鲍老支书家在那边。但他不会在家,一年四季都在林中。” “这么大的林子,到哪找他?” “你们顺着林中这条小路一直走,就到林场的房子了,有可能遇到他。”赶马哥说。 鲍守国没有通信工具,记者只好按赶马哥的指点往前走去。 没走多远,一位老人迎面而来:他腰系布带,别着一把砍柴刀,手持一把镰刀,手臂上戴着红袖章,后面跟着两条大狗。 同行的乡人大原主任陈文忠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就是鲍守国老支书。” 记者跟着78岁的鲍守国老人穿过杉树林,眼前出现两间土墙茅草房和两间石墙瓦房,这就是鲍守国守林的“家”。站在门前,对面的杉树林从山脚到山顶,郁郁葱葱。房后是松林,长得非常茂盛。鲍守国满脸喜悦:“山养我,我养山。” 屋里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简单的炊具、一张木桌、一张床,几条木板凳,两盏罐头瓶做成的煤油灯,伴着鲍守国与树一起生活了近11年!儿子鲍世红劝他:“爸爸,您老了,回家吧,您一个人住在这里,我们不放心。”他说:“我放不下这些树,我身体好着呢,放心吧。”女儿鲍世碧在花溪区工作,几次要接他去安享晚年,他总是说:“我要看树,以后再说吧。” 鲍世红说:“父亲年纪大了,又不肯回家,家里放心不下,每逢星期天,在百宜中学读初三的孙儿就来陪爷爷看树。这两年,我每年出1000元请叔伯兄弟鲍世龙晚上到林中陪他。” 1950年,鲍守国参加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受奖。他撩开衣服,记者看见腹部的伤疤犹在。 1956年,他在部队入党,1957年退伍回乡,1958年任百宜公社社长,1962年至1995年任场上大队党支部书记。 场上村这5000亩森林,就是鲍守国1973年到1976年率全村人种植的,他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 鲍守国的精神感动儿孙,节假日,儿子、媳妇、孙子都陪他上山看树守林。 “没有报酬,我也要护好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