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一个人和一幅画》
拓展阅读:守护绿色天堂
阅读提示:这个老人又和树木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阅读下面的文章,找答案吧。
车停在林中垭口,记者邂逅一位赶马哥。
“请问鲍守国家在哪里?”
“鲍老支书家在那边。但他不会在家,一年四季都在林中。”
“这么大的林子,到哪找他?”
“你们顺着林中这条小路一直走,就到林场的房子了,有可能遇到他。”赶马哥说。
鲍守国没有通信工具,记者只好按赶马哥的指点往前走去。
没走多远,一位老人迎面而来:他腰系布带,别着一把砍柴刀,手持一把镰刀,手臂上戴着红袖章,后面跟着两条大狗。
同行的乡人大原主任陈文忠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就是鲍守国老支书。”
记者跟着78岁的鲍守国老人穿过杉树林,眼前出现两间土墙茅草房和两间石墙瓦房,这就是鲍守国守林的“家”。站在门前,对面的杉树林从山脚到山顶,郁郁葱葱。房后是松林,长得非常茂盛。鲍守国满脸喜悦:“山养我,我养山。”
屋里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简单的炊具、一张木桌、一张床,几条木板凳,两盏罐头瓶做成的煤油灯,伴着鲍守国与树一起生活了近11年!儿子鲍世红劝他:“爸爸,您老了,回家吧,您一个人住在这里,我们不放心。”他说:“我放不下这些树,我身体好着呢,放心吧。”女儿鲍世碧在花溪区工作,几次要接他去安享晚年,他总是说:“我要看树,以后再说吧。”
鲍世红说:“父亲年纪大了,又不肯回家,家里放心不下,每逢星期天,在百宜中学读初三的孙儿就来陪爷爷看树。这两年,我每年出1000元请叔伯兄弟鲍世龙晚上到林中陪他。”
1950年,鲍守国参加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受奖。他撩开衣服,记者看见腹部的伤疤犹在。
1956年,他在部队入党,1957年退伍回乡,1958年任百宜公社社长,1962年至1995年任场上大队党支部书记。
场上村这5000亩森林,就是鲍守国1973年到1976年率全村人种植的,他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
鲍守国的精神感动儿孙,节假日,儿子、媳妇、孙子都陪他上山看树守林。
“没有报酬,我也要护好林”
不当村支书了,鲍守国选择去护林。“看好森林,环境好了,村民的日子幸福了,自家也有一份。”鲍守国说。
森林成材后的头3年,村里间伐木材3次,收入20多万元,全村用这笔钱解决了自来水,点上电灯。之后不准伐了,村里没有钱,鲍守国就没有分文报酬。有人认为他不会再护林了。但是他不仅不讲报酬,反而贴钱护林。他说:“没报酬我照样护林,一直护到最后一口气。”
于是,不管刮风下雨,下雪结冰,他每天早晨6点出门,带着刀、狗在林中一趟趟地巡走,每走一趟至少也有3公里,一直到晚上8点;小憩1个小时后又出发,直到晚上11点。雪天,他带一身雪花进屋;雨天,他常被淋成“落汤鸡”。
记者问:“你孤独吗?”他说:“那么多树陪着我,不孤独。”
“你回家去住不行吗?”“不行,那样有人砍树就听不到了。”
11年来,鲍守国为护林投入多少钱,记不清;走了多少路,算不清。而有一笔账人们却清清楚楚:他护的林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达5000多万元。
只认树不认人的倔老汉
俗话说:爬得山多终遇虎。鲍守国护林这么多年,哪有不遇到几个盗伐者的,但他一个也不放过,熟人、朋友、亲戚一律对待。盗伐者被他抓住了,首先请放下斧头,然后接受他的批评和开导:“树是大家的,不能这样,要留青山给子孙,不要子孙骂我们。需用木料,办好手续,正大光明地来,偷偷摸摸的不光彩,这样干就是贼了,背起这名声,见人不好意思抬头……”盗伐者往往无言以对,扛起树和他去村委会接受处罚。
小土房已经陪鲍守国老人度过了十多年
有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鲍守国在林中静静地边走边听,一阵砍树声传来,他轻脚轻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摸去,原来是村里一位熟人正在修整已经砍倒的树。那人见到鲍守国,粗暴地说:“你要拿我,我就要打你。”鲍守国说:“你要打我,我不怕,我是经过战争考验过的,不怕死。你打死我,你跑得脱?”那人说:“你要怎么办?”鲍守国说:“树被你砍倒了,无法还原,最好的办法是扛起树子到村委会办公室接受处理。”那人照办了,接受村委会处理后,又向鲍守国道歉,此后再也没盗过树。
鲍守国说:“看树的头几年,抓住盗伐者有10余次,此后一次也没有了。”原来是鲍守国与村民有约:希望大家爱护森林,要造福,不要造孽;村民抓住一个盗伐者由他付100元的辛苦费,并为村民保密。这个办法很灵,居然杜绝了盗伐。为了防火,每年入冬,鲍守国就挨家挨户地打招呼:“防火保林,就是保自家。”因此11年来没有发生过山林火灾。鲍守国说:“这林子里虽然只有我一人,但其实是大家帮着看的。”
“生态平衡,富国家,富人民。”鲍守国拿出一个“古老”的收音机笑笑说,“我就靠它听党的方针政策。”
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平说:“树一天天长大,冰雹没有了,洪水没有了,粮食年年丰收。全村去年人均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