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非常高兴迎来了参加河南省第六届“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总编和各位记者朋友们。在这里我代表中共济源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你们多年来关心、支持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的感谢!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二山,南临黄河,西与山西省相邻,东接华北平原。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6万。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济源自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2000年成为省辖市。
济源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文物古迹众多。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是茶仙卢仝、山水画宗师荆浩的故乡。济渎庙是历史上皇家祭祀水神的地方,这里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王屋山系道教名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济源流连驻足,挥毫泼墨,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清乾隆帝称誉“名山胜迹”。
济源矿藏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40余种,煤炭、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可观。动植物资源3200多种,药材118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逾百余种。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达10亿立方米。
济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焦枝铁路横穿南北,侯月铁路在境内与其接轨,构成T字型铁路交通枢纽。207国道、太澳高速济洛、济晋段,济焦高速、济运高速,在济源形成立体化交通框架。
长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把济源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城市之一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近几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奋勇拼搏,提出了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宏伟目标,强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技兴市、文化立市、三产富市五大战略,扎实推进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使济源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0.36亿元,同比增长16.3%,人均达到27122元,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82亿元,同比增长2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8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4510元,同比增长16%;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2:69.8:2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幅三年居全省第一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两年居全省第一位。
一、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建设新济源的重要支撑。加快项目推进和结构调整,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壮大支柱,培育龙头,以工业的大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我们提出了“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工业发展理念,确立了“五二一”工业结构,即做大做强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机械制造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潜力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了“一二三”工业布局规划,即“一园两带三区”。“一园”是指科技工业园区,“两带”是指孔山工业带和虎岭工业带,“三区”是指天坛工业区、西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从而使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涌现出产值超亿元企业42家,济钢、豫光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豫光集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入选首届国家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
二、加大农业投入,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资金扶持
农业坚持“二三四”发展思路:即“两区、三带、四业”。“两区”是指平原区和山区,“三带”是指平原产业带、浅山丘陵产业带和山区产业带;“四业”是指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水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我们连续三年每年坚持向农业投入1000万元,共投入3200万元财政专项奖补资金,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蔬菜、林果、烟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迅速扩张,温室和塑料大棚达5000余座,林果专业村达40个;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新建和改造规模养殖场区39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8021个,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由728元增加到2023元;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成94.32万千瓦;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投用,29个农产品产地、36个畜牧场区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28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3个,农民经纪人达千余人。
三、以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