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艺术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媒体艺术是20 世纪末诞生的新型的艺术形式,是语言、图片、音频、视像、文本等多种媒介的综合,是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融合.本文首先阐述当前多媒体艺术具有主动传播性、虚拟操作性、广泛公共性、高强时效性和表现多样性。主要包括以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电影、网站技术等相结合完成的艺术作品, 它既是艺术的一种, 也是电影、电视、广告和网站的常用手段之一。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相比,它更具无限创新的可能性和相当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投入到多媒体艺术创作的行列。 前不久,英国著名的调查公司“艺术战略”公布了最新的经由全世界62位艺术商人、收藏家、批评家、拍卖行主持人等等评定的调研结果,中国当代艺术“F4”成员: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均已经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速度跌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前10位信心指数之外,这个地位变化反映了“看好那些短期内迅猛发展市场的艺术家,倒不如把目光转向那些长期被看好的其他艺术家”。而杨福东、张培力、张洹、蔡国强和艾未未,以多媒体艺术家的身份,取得了信心指数前5位的位置,艺术战略的调查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拍卖行所创造的价格纪录导致的信心,而是由于他们的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质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促成了多媒体艺术的诞生,正如VIDEO艺术之父、现代艺术大师白南准多年前所宣告的:“正如拼贴技巧取代了油画一样,阴极射线管将一定取代画布。” 科技催生多媒体艺术家 张培力   早在1988年,张培力因创作了录像作品《30X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85新潮美术”时期,他参与组织了“新空间”展览、“池社”团体;1995年开始放弃绘画创作,全力投入录像艺术的创作,偶尔也做一些摄影和装置艺术。从2001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的系主任后,他在多媒体艺术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包括制作一批老电影为现成材料的剪接作品和进行“场景性”实验,制造“假现场”和“带有戏剧化的现场”。  杨福东   杨福东1971年生于北京,他用电影胶片拍摄的作品带着些刻意的模糊,反映了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和困惑。例如影片“竹林七贤”和“陌生天堂”构思巧妙,画面精美但同时由于叙事性的刻意削弱,影片非常深奥晦涩。它更像是艺术家借助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的一次次情绪、场景的自我表达。2004年杨福东入选“HugoBoss当代艺术奖”,曾经参加过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的履历也帮助他进入到国际性收藏家们的视野。   张洹   现年44岁的张洹是一位激进的中国行为艺术家,1990年代中期因自虐式行为艺术创作而闻名,对人类最恶劣的生存环境的亲身体验是他的行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其后,他开始大型行为艺术的创作,如由一些赤身裸体的男人和女人包括艺术家自己共同创作的行为艺术“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九个洞”。他带着这些作品到世界各地展览,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2006年回国后,他带领团队在上海郊区的75000平方英尺的工厂式工作室运行着中国最大的先锋艺术生产流水线。2007年,张洹的作品就在国际市场上卖出了高价,他创作的一个以自己的身体为蓝本的裸体铜雕拍出了40万美元。   蔡国强   这位47岁的福建泉州人,因为用火药在艺术上炸出名堂,已成为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颇受瞩目的艺术家。作为多产的艺术家,其创造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包罗万象,包括“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的计划、上海APEC的大型景观焰火表演、“9.11”恐怖袭击之后的《移动彩虹和光轮》,以及最近在美国首都举行的中国文化节上炸出的《龙卷风》等。“火药”和“爆炸”是他近年来常用的艺术设计手段,都是用声、光、色、火、烟等一气呵成的大型艺术设计。   艾未未   生于1957年的艾未未头衔颇多,但位列第一个的就是中国艺术家。其颠覆性的语言时常占据媒体的文化新闻头条位置。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上,艾未未制作的观念艺术作品《童话》带领了1001位中国人出现在德国小城的壮观情景让卡塞尔的出租车司机以为街上的每一个黄皮肤人都属于那1001分之一。艾未未还有一个头衔是建筑设计师,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一、艺术与技术又是相通的。技术+艺术=功能+审美=至善至美;科学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合理性,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多样性,合理而多样的人生是人类今天挑战性的理想。透视画法、摄影技术、电影、计算机图像和动画的发明,都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移动图像与声音的语言,也是基于对波通过空气的传动产生声音,对持久视觉的感知和理解,他们共同的基础是在感觉和基于感觉的媒体之间形成了连续统一体。 二、艺术与技术是互相渗透的。艺术需要科学技术的温床,技术需要艺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