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清明上河图》?
设计构思
《清明上河图》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杰作。美术作品不是孤立的,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在教案设计中我采用立体分析的方法,从题意、作者、古都汴京、内容、艺术特色五大方面入手,在分析中及时总结知识点强化记忆,在结尾总结了如何在今后赏析古代绘画的方法,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贯穿了重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德育观念,让学生为我们灿烂的文明而骄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德育目标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之瑰宝,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绪。
教学重点?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1、内容丰富??? 气势恢弘
2、段落分明??? 结构严谨
3、变化统一??? 富有节奏 ???
4、细致入微??? 手法精细
教学难点 散点透视
教学方法 复现法、总结法、图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看幻灯片,放《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在座的同学都非常熟悉《水浒传》,那些性格鲜明、爱打抱不平的108个好汉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江、李逵、武松、林冲等人的传奇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这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叶宋徽宗(约公元1111年——1125年)年间,与我们今天欣赏的《清明上河图》年代相近。下面我将从多方面讲解该作品。
【深入阶段】
一、
提? 问:谁知道《清明上河图》的题意是什么?
?学生答: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回答,对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回答教师要加以鼓励。)
教师答:题意往往是全画的灵魂,理解题意就相当于找到了深入作品的钥匙。
1、清明?
解释①? 清明节 ;
解释②? 清明盛事,有歌功颂德之意;
解释③? 揭示远离故土,既不能返乡扫墓,也不能参与汴京清明游乐的船工与纤夫,仍在汴河上像往日一样要逆水行舟、冒险抢渡的真实情景。其实,就是这些被视卑贱的劳动者为汴京庶众运来了赖以生存的食粮给用,他们是维系京师繁荣的基本动力。正是普通民众的劳动,共同铸就了京都的繁华。
答案没有唯一,这三种解释丰富了题意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上河——汴河,汴梁的代称 。
3、《清明上河图》即指北宋都城汴梁繁华昌盛的景象。
二、??????
张择端:北宋宋徽宗(公元1111年——1125年)时画家,字正道,山东人,自幼好读书,又工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车马、市井、桥梁、城郭,自成一家。
三、??????
人口稠密(约150万),商业发达,并出现了夜市,汴梁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如此丰富的现实生活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
??? 总结:艺术源于生活。
四、??????
1、绢本:绢是一种用于绘画的丝织品。
2、形式:勾线淡墨色。全图人物众多,场景丰富,画家采用简练的线条塑形,淡墨赋色,达到了简而有形,繁而不乱的效果。
3、大小:长528cm ,宽24.8cm。
4、内容:三部分
京郊春光?田园舍宅 恬静安详
虹桥往来 水上运输 繁华发达
城门内外 车水马龙 井然有序
(看幻灯片,分三部分展示讲解)
五、精彩赏评
1、高潮留悬?
学生看第二部分“虹桥往来”,并回答分析船与桥的矛盾冲突。
教师赏评 :第二部分“虹桥往来”是本图的高潮。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水流湍急,有一满载货物的船只即将通过,可是由于船只上桅杆太高,无法通过桥洞,有的船工急忙去卸桅杆,有的使劲撑槁,有的用长杆抵住桥洞;而岸上和桥上的人们也指指点点出谋划策……每当观者看到这里,都会捏一把汗,到底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画家把全图的高潮设计成一个悬念,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留悬念是很多艺术作品采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可以拓展作品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从此图桥与船的矛盾冲突中我们体会到画家大胆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堪称杰作的精彩之笔!
2、 骆驼队?
学生看第三部分“城门内外”,并回答分析。
教师赏评 : 在第三部分“城门内外”中有一支骆驼队穿城而过,看似自然,实则“别有用意”。骆驼是遥远沙漠上必须的交通工具,骆驼队的出现把观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丝绸之路,说明宋朝时中原与边远地区的商贸往来频繁,两地的货物在此地交易,进一步渲染了汴梁的繁华。切合了本画的主题思想。
知识点:从中我们学到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意义的形象以丰富主题。
3、(教学难点)散点透视:即多视点移动透视。
提问:假如画家站在一个视点能否看到如此丰富的场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赏评:散点透视是国画中常用到的一种构图方法,作者不拘于一个观察点,而是在不同的视点观察景物,然后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