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市沙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docVIP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井田制的瓦解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衰微 2.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3.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4.某古籍“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5.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6.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7.唐代诗人张籍在《贾客乐》描述了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A.白瓷 B.青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 10.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 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宋代62.9% 6624296 37.1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B.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 C出现了市舶使 D.出现了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墟,北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趁墟,北人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政府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