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三).doc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三).doc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孟令全 三、指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效果的策略课程标准提出了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的要求,虽然“表达效果”并非什么创新概念,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尚属第一次提出;又因为体会表达效果如上文所述既要体会言语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又要体会言语形式方面的表达效果;还因为修辞是直接研究言语表达效果的;因此,指导学生理解言语的表达效果,就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需加研究、需加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体会言语表达效果的教学要求,正确处理体会表达效果和了有关解修辞知识的关系。 课程标准讲:“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又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严格说来,小学阶段不应该讲语法和修辞知识。上述要求是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的。小学不讲修辞,但是在课文当中又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存在着大量的经过修辞的言语,这些言语都称得上是表达效果好的言语。面对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这些语言中的珍品,难道我们可以弃之不顾或置之不理吗?如果“顾”了,如果“理”了,却不能讲有关的知识,即讲亦难,不讲亦难;教不是,不教亦不是。这就将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的教学置于一种十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面对如何指导学生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的问题,就出现了两个“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一个客观存在是课文中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所谓修辞现象就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具体点说就是文章中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另一个客观存在就是小学生尚不具备系统地学习修辞学理论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修辞现象和了解修辞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如何让学生既完整地体会到了言语的表达效果,同时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修辞的理论,这确乎是两难之事。 我想首先要明确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表达效果,目的是提高学生辨词析句、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语言积累;而不是进行系统修辞知识的讲授,不应该把这些言语作为修辞知识教育的例句;更不应该把有关修辞的知识作为考试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有无必要系统地学习有关修辞的知识,我以为是没有必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从认知能力,从语言发展的水平,从知识的储备和生活经验来看,小学生还不具备系统理解修辞学知识的条件。因此,就修辞知识而言,讲不如不讲,多讲不如少讲,深讲不如浅讲;讲多了讲深了反而添乱。因为修辞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许多问题修辞学专家还在争论不休。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狮子爱尔莎》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这个句子虽然使用了“好像……似的”,但不是比喻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要学生分辨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教师讲了许多关于比喻手法的知识,如比喻的概念和特点,比喻的类型,比喻的修辞功能等,学生争来争去,依然莫衷一是。其实学生即使争论清楚了是不是比喻句又有多大意义呢?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去讲这些修辞知识。你不讲,他会自然而然的、不受似懂非懂的理论干扰去体会这样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你讲了,他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理解起来起来,反倒踌躇。修辞学,与具体的修辞现象不是一回事,它是从具体的修辞现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法则和规律,让初学语文的小学生学习修辞学的理论,是强人所难,欲速不达之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从实用的角度为语言下的定义。因此,小学所设语文课多是从语言的实用价值方面考虑的。而涉及语言更深层面的理论问题,如语言学中的词汇学、语音学、语法学、文字学、修辞学等有关内容,在解放后逐次颁布的和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本中,呈逐步减少乃至全无的状况。目前,中小学就本族语言的学习,只设语文课程,而不设什么语言学或文学课程。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学曾经设置过《汉语》和《文学》课程,但这样将语文教材分而设之的局面短命得如昙花一现,没有多久便消声匿迹了。了解工具的原理,又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比如,会使用计算机,又会维修计算机,还懂得计算机的原理。这是一种多么完美的结合呀!然而和计算机天天打交道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种结合呢?根据需要或因为其他条件的限制,对某种工具,只会使用,不明原理,或略知一二,或浅尝辄止,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固然很好,但是对只需要知其然,而不需要知其所以然的人来说,知其然就够了,再让他知其所以然,其所以然就可能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不对学生进行修辞学知识的系统教授,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对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修辞的知识呢?我以为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会涉及到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比如识字、写字。为了便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