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镇企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钟宁桦 张少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刻画了乡镇企业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并基于 1987 - 2004 年 28 个省的面板数据估计了
这一作用的大小。我们的模型证明:给定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存在边际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乡镇企业通
过给予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工业部门生产的机会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由于工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
递减,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这两个命题得到了实证分析有力
地支持。在控制了决定收入差距的诸多重要因素之后,无论是以就业、还是以总产值度量的乡镇企业规模
的扩大都会显著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进一步对于各年度作用的估计显示,伴随着乡镇企业从业人
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边际作用呈现整体向下的趋势,且两者在各时间段内的波动截然相反。2000 年之后,
乡镇企业作用的数值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摆动。这可能意味着以就业来度量的乡镇企业规模已接近于最优
值,而乡镇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多地需依靠制度、技术的创新与知识的积累。最后,我们粗略地估算了 1978
- 2004 年间乡镇企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总贡献。
关键字:乡镇企业 城乡收入差距
1
一、引 言
我国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农
村劳动力由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因
而限制了他们提高收入的机会与能力。在户籍限制不能完全放开的条件下,乡镇企业作为一
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乡镇企业位于乡、
镇、县城范围内,雇用农村居民,从事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活动。表 1 显示,2005 年,
乡镇企业总产值的 74.8%来源于工业,6%来源于建筑业,合计第二产业比重为 80.8%。乡镇
企业生产的工业品与城市工业企业的产品竞争,产品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带来乡镇企业工人
收入与城市工人收入的趋同。通过这一途径,乡镇企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总产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工业企业 建筑业企业
产值(亿元) 217819 2196 175967 162908 13059 39572
比重(% ) 1.0 80.8 74.8 6.0 18.2
表一:乡镇企业 2005 年总产值(按行业分组)
我们基于一个简单的模型刻画了乡镇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给定工业部门与农
业部门存在劳动力收入差,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入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品生产活
动,他们获得了更高的劳动报酬;与此同时,留在土地上的农业劳动力因人均土地量的增加
也获得了边际劳动产出,进而,劳动收入的提高。
乡镇企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得到了大量数据的支持。
图 1:1986-2005 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相对规模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比重
2
图 1 显示,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劳动人口比例的上升伴随着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度
上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 10%上升到近 20% 。
至 2005 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 1.43 亿,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 28.3% ,占农村非农劳动
力人口的 69.9% 。这一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以乡镇企业工资收入为主的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
增长。1986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中仅 19%来自于工资性收入,而截至 2005 年,该比例已上
升至 36%,约为 1986 年的 2 倍。
图2 :1985-2006 年乡镇企业相对总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