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7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pptVIP

社会心理学-7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 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曾用下图来表明他们的困惑和使命。让被试长时间凝视图画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约15-30秒然后闭上眼睛。于是,被试就会看见一个光圈,在这个光圈里可以看到某个人。 或者,要求被试长时间凝视图画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约15-30秒,然后眨着眼睛看白色的墙壁。结果,被试还能看到某个人。 该实验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心理学家看到的社会生活如同上面不知何物的图画,其错综复杂性令人感到困惑;而社会心理学家的使命则像从光圈中看到某个人或从白色墙壁上看到某个人那样,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社会心理学家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呈现一种张力与平衡共存的态势。这种态势的产生既有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也有自然生态的和价值观念的原因,其中与下述几个主要因素有关: (1)政治的极权增长。 (2)经济方面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生态环境和生存资源的破坏。 (4)心态异化与道德失范。 唯有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学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进步的矛盾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在空前进步的时代。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已经在交通、能源、通讯、医药、住宅、饮食等方面迈出了骄人的步伐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矛盾,因为社会问题随之出现,而且要比以往更加突出。 (一)享受技术的进步与丧失拥有的时间 (二)生活富裕与不满心态 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的增长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全民的,“非零和博弈”模式发展到“零和博弈”模式。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零和博弈”的模式导致有些社会群体成为“赢家”,而有些社会群体则成为“输家”。 统计表明,尽管我国的收人不平等程度仍然低于大多数拉美国家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是已经高于大多数东欧转型经济体、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周边的一些邻国。 在任何社会,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满的根源,严重的不平等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这是因为: (1)人们的实际经济与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经济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满意;反之,经济社会地位越低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不满意。 (2)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人,往往倾向于认为社会形势稳定;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的人,则往往倾向于认为社会形势不稳定。 (3)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与否的态度还会影响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对白己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人,往往会选择正常渠道来表达对其他事物的不满;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的人,则更有可能倾向于选择非制度的渠道,并以较为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4)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以及表达不满方式的激烈程度等,都可能影响客观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有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对形势作出不稳定的主观判断,并且倾向于选择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那么势必会造成社会稳定的失衡。 (三)信息爆炸与数据烟雾 “数据烟雾”: 1997年由戴维·申克(David Shenlz)提出。 供过于求的信息不但没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促使其变得敏感、紧张、烦躁和混乱,甚至无知。 许多人已被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各种泛滥的信息折磨得不知所措·有些人因此而患上“信息焦虑症”(information anxiety)。 信息焦虑症的主要特征: 人们发现已经了解的东西和可以了解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日渐扩大的差距,从们对这种原本无法缩小的差距表现出过分的敏感或关心。 例如,沃尔曼(Wurman, 1989)曾以《纽约时报》为例指出:“单日版《纽约时报》所包含的信息量,已经超过生活在17世纪的一名普通的北美人一生中可能接收到的信息量。” 此外,各种信息内容对社会思想文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以互联网络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络发展极其迅速。 1994年,全球的因特网用户加起来不足300万;到1999年,美国的上网用户数已是这个数字的31倍以上,达到11080万有关调查发现,2000年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达4.5亿,到2005年底有可能达到10亿。 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仅62万,2000年为2 250万,2001年为3370万,2002年的上网人数已紧随美国、德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三,达到5000万人各项指标显示,北京、广东、上海位列上网用户前三列。 例如,网民的地域分布为:广东10.4%,北京9.8%,上海,9.2%;网站的地域分布为:北京206%,广东166%,上海10.5%。 国际互联网络的信息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它们从下述几个方面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挑战: 1.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能力 互联网是没有国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