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决策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 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一五计划(1953-1957年) 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左”倾错误: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表现: 1、帝国主义掠夺。 2、国民政府搜刮。 3、战争破坏。 (2)恢复和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原因: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之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结果:超额完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历史: 现实: 外部: 重工业基础差 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苏联经验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 基本途径和方式: 意义: 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与未来的社会性质不符 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1956 北京) (1)内容: (2)评价: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 (3)后果:三年经济困难 3、国民经济的调整 内容: 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结果: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总体损失原因: 局部回升原因: “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 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 “左”倾错误)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 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成功: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全面整顿 失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革 大搞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建设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认清主要矛盾 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认清国情,实事求是 “左”倾——实事求是 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3、意义: 伟大转折 新的起点 1、背景: 思想:“凡是”—真理 经济:停滞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1978 安徽、四川)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原因: 2、初步改革: 改革: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意义: 农业发展,农村变革;促进城市改革。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 所 有 制: 分配体制: 措 施: 意 义: 2)城市 积极性,竞争机制,增强活力,经济发展,效益提高 高度集中——自主经营 公有制——多种 平均主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 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 前提 内容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十五大(1997) 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生产力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 (以时间为线索) 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架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21世纪初--基本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历史意义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提高。 (国际地位) 3、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ppt
- 第五傅立叶级数.ppt
- 第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ppt
- 第五感光材料.ppt
- 第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硫酸硝酸和氨.ppt
- 第五感觉系统-感受器.ppt
- 财务报表分析-联发科454.ppt
- 第五高阶导数.PPT
- 第四非细胞生物病毒.ppt
- 第四辐射换热HeatRadiation.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