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5个必看道歉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个必看的道歉故事导读:一句道歉创下全球单店月销售量第一纪录,一句道歉终结香港报业大战,一句道歉终结商业事件民族主义化,一句道歉保住总统职位,一句道歉挽回一个商业帝国……道歉,这种人际关系中的一环,也被市场经常性地视为商业策略和危机公关的一种技巧。肯德基VS南昌:“对不起,我们来晚了!”直到1999年,南昌还是一个没有肯德基、没有麦当劳、没有必胜客的城市。南昌的一位市委书记把引进麦当劳当做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来抓,但是麦当劳没来。肯德基经过市场调查后认定,南昌经济水平没有达到开店标准,所以肯德基也没来。那时,全中国的人都还不知道南昌人是多么热爱美食,多么能吃。1998年,一家西式快餐店开在八一广场旁的工人文化宫,装修期间先打出一条巨大的横幅:“麦当劳还是肯德基?”搞得英雄城的好食者一阵激动,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它开门大吉。门终于开了,很像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经营模式和店堂,人们一拥而入,才发现它叫做“多乐汉堡”。南昌人聊胜于无,爱屋及乌,“吃汉堡去”成了一句流行语,成全了它居然开出3家分店。这是南昌人接触到的第一个洋快餐品牌。之后,孺子路、叠山路、福州路、二七路、民德路、沿江路上的餐馆酒店蔚然成风,南昌俨然变成了一间大餐馆。在吃上,你根本看不懂南昌人到底有钱还是没钱。2000年8月,百胜餐饮集团终于坐不住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八一广场开了南昌第一家肯德基店,并且做好连续3个月亏损的准备。开张那天,肯德基打出巨大的广告横幅:“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在百胜餐饮集团看来,这只是一句温馨而讨好的问候;但在南昌人看来,它释放了一个内陆省长达20多年的压抑情绪:江西人希望被外界接纳、与国际交融的极度渴望。如火的8月,排队等候就餐的人流顶着烈日暴晒,从早到晚排在肯德基门口,在马路上排了上公里长的队。当天,肯德基全球单日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诞生了。连续23天,天天刷新着这个纪录。有人惊呼:继南昌起义后,南昌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到2003年4月,在八一广场不超过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云集了肯德基的5家餐厅,全部赢利。百胜餐饮集团大中国区总裁苏敬轼说:“是我们发现了这块掘金宝地。”之后麦当劳来了,中外零售巨头也来了,南昌沃尔玛开张的第一个星期,也创下了沃尔玛同一时间单店销售额的全球之冠。从此,南昌的城市荣耀中多了一项:肯德基、沃尔玛销售世界纪录的刷新地!2003年11月,多乐汉堡最后一家分店关闭,招牌只卖了30元。苹果日报VS香港报界:“我们错了!”从1987年至1996年十年间,香港有60多份日报,600多家杂志。香港报纸日发行量高达150万份,平均每四人一份。1995年年中,《苹果日报》(以下简称《苹果》)在香港上市。当时位居香港报纸销量第一位的是《东方日报》。上市之前,创办人亲自担纲电视广告宣传片主角。在那个广告片中,他站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突然,四周射来了上百支箭;然后,画面中出现被射得满身是箭的黎智英,拿着一个苹果,悠然地说:“遭万箭穿身,仍气定神闲地啖一颗苹果”。《苹果》上市第一天,就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割喉战”——当时香港报业公会制定的报纸限价是港币5元,但《苹果》一份只要2元。加上“一份报纸、送一颗苹果”,《苹果》在创刊第一天就卖了20万份,三个月后冲上30万份。《苹果》真正让香港报业伤筋动骨的,是它编排版面的全新手法和颠覆传统的新闻内容,完全市场导向的办报理念颠覆了传统新闻专业精神,引起了媒体的新闻道德之争。以往香港的报纸头版通常放广告,尤其是房地产广告。但《苹果》却打破这项不成文的规矩,在头版摆放新闻内容,结果这个变革大受读者欢迎,逼得香港所有报纸换掉头版广告改放内容。《苹果》有50组狗仔队在路上捕捉突发新闻,其他报纸自然也少不得弄个50组人。在这场大战中,所有的香港报纸全都跟着“苹果化”,连一向讲求报道品质的《明报》也不例外。香港评论家马家辉说:《明报》后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与和读者对话,才渐渐从“苹果化”与“非苹果化”的左右摇摆之间找到位置;《苹果》的最大对手《东方日报》,更足足花了5年的时间才能喘口气。局面打开之后,《苹果》创办人在头版刊登整版广告:“我们错了!”,将售价从2元调升至5元,同价对撼《东方日报》。12月9日起,《东方日报》割喉降价以求保住老大之位,售价从每份5元改为2元。《苹果》、《成报》于翌日起售价分别调低至4元和2元,《苹果》并声称4元售价跨越1997年不变。紧接着,《新报》火上加油,售价降至1元,《天天日报》也入战围,降价至2元。这场战争直到1996年7月才平息下来,为了共同的利益,各报又恢复了原先5元的售价。但经过价格战的这么一折腾,香港其他报纸伤的伤、死的死,《新报》、《星岛日报》、《电视日报》、《香港联合报》、《快报》等相继宣布停刊。而每年创收5亿多港元的《苹果日报》,则以35万份的销量,时时以第二名的强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