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中方言与古汉语的承继关系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二者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周朝地方语言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即夏语当时的全国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 日常使用鲁语,而诵诗书和参加祭祀时则用雅言。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西周王朝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和语音,《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使用,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听起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中原雅言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修正,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的推广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争相学习中原雅言。
本文研究主要涉及陕西境内的方言,尤以关中方言的代表西安话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关中方言与古汉语在词汇上的关系
关中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古汉语词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与我们普遍推广的普通话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可以把保留在关中方言里的这些古老词汇分为以下几类:
1、有音有字
1.1词形相同,意义完全不同。例如:
“辿”,chān方言音chàn。《说文解字》:“安步辿辿。”本指缓缓慢步而行,引申为从容不迫,比喻合适、美好。关中人说“事情办得辿”,即恰到好处。好日子说“日子过得辿”。好事说“辿事”。好得很说“辿的很”。事情很合适,日子美满、很舒服说“辿合”。
“亘”,gèn方言音gēn。主要意思为伸手求取。《说文解字》:“求亘也,回形上下所求物也。”关中人通常说“亘不见”,就是看不见、够不到的意思。孩子们看戏,大人在前面挡着,小孩抱怨说:“亘不见。”便踮着脚尖,伸着脖子“亘着亘着看”,使劲拔高。“亘”与“弥”还往往结合使用。如当太高、太长、太短而无法亘到时,就需要“弥”。裤子短了再弥一截,绳子长了可弥一段等等。比如“你到房檐下亘一串辣子”是说到高处摘取。如果太高,下面就要就得弥高一点才可以求取得到。
“墙”,方言音同qiáng。《说文解字》:“墙,垣蔽也。”砖、土、石、竹、木等材料筑成的垣壁。墙有两个作用:垣,阻挡。如城墙、院墙、围墙等。蔽,则是遮蔽、遮掩、藏身。关中人把人或物藏起来就叫“墙了”。如“这娃光耍不写字,我把耍货给墙了。”意思就是说孩子贪玩不好好写字,大人把玩具给藏起来了。
1.2词形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关。例如:
“饥”,jī方言音jǐ。《说文》:“饥,饿也。”许慎将饥释为饿之意。在古代汉语中“饥”和“饿”是同义词,但是二者存在意义轻重上的差别,“饥”表示一般意义的“饿”。“饿”是因长久吃不上饭,饿得很严重,已经是一种病理现象。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晋灵公不君》下注释为“饿,因挨饿而病倒”。 “不食三日矣”可见其饥饿的程度,在此时就不能说“饥”。在今天关中方言里“饥”保留了古代这一意义。人肚子饿了关中人总是说“饥咧”,比如“还不下课,肚子都饥咧”。在关中老派方言中表示“饥饿”之意,一般不会说“饿咧”。只有非常饿时才会说“饿咧”,而且一般要加上程度副词修饰,如“饿太太”或“饿太”,意为非常饿。
“毕”,bì方言音bǐ。完毕,结束的意思。《广雅·释话》:“毕,竟也”(见卷三)。“毕”训为“完结”,词义也是很古的了。《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骑周昌项”意为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关中方言表“脖子”之意,多为“脖项(bó ha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