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2.种群与物种的比较;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清错破疑] 关于生物进化必明的五个易混点
(1)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4)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5)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
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角度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应用
1.(2014·江苏卷)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A错误;细菌是否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B正确;病菌的耐药性与免疫球蛋白是否存在无关,C错误;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D错误。
答案:B;2.(2016·湖北华中师大附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诱变产生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演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解析:使用皮康霜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是皮康霜对病原体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地理隔离导致的,但二者间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B;角度二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分析
3.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B;4.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解析: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所以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答案:D;1.共同进化的类型
(1)共同进化内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2)共同进化类型;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1)生物多样性成因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角度一 结合实例考查生物的共同进化
5.(2014·北京卷)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RCS-931讲课分解.ppt
- 企业财务报表阅读与试题.ppt
- 煤矿地质知识答案.ppt
- 企业财务培训试题.ppt
-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分解.ppt
- 大学物理9-3分解.ppt
- 煤矿地质与安全答案.ppt
- 企业成熟度评价模型试题.ppt
- RCS-985发变组保护简介分解.ppt
- 企业发展--娃哈哈试题.ppt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冲刺必刷卷.docx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逆袭破题卷1.docx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冲刺必刷卷 .docx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计价》预习卷.docx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预习卷.docx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安装专业)》预习卷.docx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专业)》预习卷.docx
-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冲刺提分卷.docx
-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冲刺提分卷.docx
-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全真模拟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