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平均重度(1.0恒+0.5活控制)
作用:(经验值,不是硬性指标)校核,初步判断荷载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如果
平均重 度都不对,荷载就不对,后面就不用看了。
出图时最好再检查一遍此项
检查:1,看总信息标准层,(恒质量+活质量)/结构面积
Pkpm给出的面积没有把洞口减去的
信息中活荷载已经乘以0.5了。一顿=10千牛
2,荷载校核--竖向导荷--荷载总值--1.0,0.5--自动得出结果
普通住宅(面积70~120)7度区,隔墙容重8~10
20层13.5
30层14.5
40层15.5
平均重度0.5的差值很正常,差值1可能错了,差值2荷载肯定有错误
8度区,以上数值加1
6度区,以上数值减1
灰砂砖,16容重的,以上数值加1
1.0的风压,相当于8度区,0.5的风压相当于7度区
如果荷载又没有错,但平均重度又很多,则剪力墙多了
不要纠结于特殊的楼层
规范条文:高规5. 1.8 目前国内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由恒载和活载引起的单位
面积重力, 框架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约为12kN/ m2~14kN/ m2,
剪力墙和筒体结构约为 13kN/ m2~16kN/ m2,低烈度取下线,高烈度取
上线。 而其中活荷载部分约为2kN/ m2~3kN/ m2,只占全部重力的 1 5%
~20%, 活载不利分布的影响较小。
平均重度衡量荷载输入的准确性与初步判断结构构件尺寸的合理性。
看总体平均的平均重度是否在经验范围内。
补充:检查桩数
结构总质(吨)x10x1.2/单桩承载力=这栋楼合理桩数
混凝土等级:
高层梁板C30,墙:六七度区20层C40,30层C50,40层C60
(八度区由刚度控制,混凝土等级一般都是c40以下,混凝土等级提高,弹性模量增加不大)
结构基本周期
周期值:(经验)7度, 0.1n。
6度, 0.12n。
8度0.2, 0.08n。
8度0.3, 0.06n。(n指层数)7.1.1
周期不理解,理解频率,即周期的倒数
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和抗震烈度无关,但高度区外力大,刚度大点,所以周期小点。
检查:看周期只看前三个,老庄说第三个扭转系数至少0.9,不满足是观察其扭转振型,哪边刚则会往那边转
如何调扭转系数:图形文件输出--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改变视角--俯视图
补充: 振型:十几层18,40层30个
有效质量系:90%,方案阶段,振型个数少点,算得快,施工图阶段取多点
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 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周期是物体的固有动力特性, 不受外力影响。一般7度区剪力墙结构
T=0.1N, N为楼层层数.6度、 8度上下波动。
周期比:
控制目的:控制整个结构在罕遇大地震下的扭转效应
调整方式:金角银边铜肚,加强角与周边刚度,剪小中间刚度。
程序计算:
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 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规范条文:新高规的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以上两种结构分析:边角太柔,中间太刚。
第一振型扭转,周期比大于1,抗扭周期大于平动周期,绝对不行,所以次周期比很差,不对。
周期比主要看结构布置情况
平面规则性:控制抗扭的指标
周期比,位移比
反应结构物整体刚度的指标:周期比,刚重比,层间位移角,剪重比
(位移比反应相对高度,扭转不规则)
周期值是经验指标,
刚重比基本都满足,一般100m以内都满足,不用管。即使不满足,
考虑重力阶效应即可。(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按理说所有结构都存在,
但是为了控制含钢量,PKPM不要求就不考虑了)
层间位移角,剪重比比较重要,控制结构刚柔的重要指标
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网络习研讨.docx
-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研讨.docx
- 继电保护习题课-研讨.docx
- 加法器及应用实验研讨.pptx
- 加筋土挡墙计算书研讨.docx
- 夹层玻璃的设计研讨.docx
- 简易波形发生器研讨.docx
- 简易计算器栈与队列实验研讨.docx
- 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研讨.docx
- []2016年广西高中学业水平模拟物理样卷(二)总结.doc
- 【优化设计】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情景交际总结.ppt
- 结算法律制度研讨.pptx
- 毕业学员如何抓好经常性执勤工作总结.ppt
- 【优化设计】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特殊句式(强调,倒装,主谓一致,省略及其他)总结.ppt
- 毕业赠言1总结.ppt
- 【优化设计】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四动词和动词词组总结.ppt
- 【优化设计】2016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四单元热和能内能的利用第12讲内能总结.ppt
- 【优化设计】2016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单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第3讲物态变化总结.ppt
- 【优化设计】2016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型四计算题总结.ppt
-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总结.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