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博弈论发展历史 3.1 古代的博弈思想 3.2 博弈论的提出 3.3 博弈论的发展 3.4 博弈论研究的价值 3.1 博弈论的提出 3.1.1 起源 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丁·古诺(Augustin Cournot 1838)——古诺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埃奇沃斯(Francis Edgeworth 1881) 伯川德(Bertrand)和斯坦克伯格(Stackelberg) 3.1.2 早期突破 E·策墨罗(E·Zermelo)于1913年对于象棋游戏的研究。证明了象棋游戏总是有解,即在棋盘的任何一种状态,两个参与者中的一个有赢的策略。开创了求解一类博弈的技巧,即后退归纳法 3.1.3 近代 (1)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于1928发表的论文 (2) 1944年,科学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合著《博弈与经济行为的理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ur)被公认为是博弈论的开山之作。 以往的数学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描述的是客观世界行为,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更像是一场游戏中的参与者,相互之间预期对方的行动,因此,描述、观察研究对象就需要一系列的数学工具,这一套新的数学工具,被他们命名为博弈论。 奥斯卡·摩根斯坦( Oskar Morgenstern) 1902-1977,生于西里西亚的戈尔 利策。1944年加入美国籍。热心于将 数学应用于人类的各种战略问题(不 管是商业、战争,还是科学研究), 以便获得最大利益和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他认 为 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哪怕简单得象抛掷硬 币这样的游戏,因而提出了对策论(博弈 论)。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8岁与老师合作 发表第一篇数学论文,22岁获数学博士学位。 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 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1年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的第一批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 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 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 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 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 且学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 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的贡献 1,提出博弈的概念; 2,对效用理论给予公理依据; 3,零和博弈(Zero-sum Games)的最优解; 4,引进博弈论的一种形式,即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s) 3.2 博弈论的发展 3.2.1 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 1950年,约翰· 纳什(John Nash)引入均衡(解)的概念,即纳什均衡,将博弈论从零和博弈推进到非零和博弈(即参与人会出现双赢或双输的情况) 合作博弈中的讨价还价模型 定义非合作博弈及证明均衡解的存在 纳什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2.2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和贝叶斯纳什均衡 (Subgame-Perfect Nash-Equilibrium; Bayes-Nash Equilibrium) 1965年和1975年兰哈德·泽尔藤(Reinhard Selten)把纳什均衡推广到动态博弈,并提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1967-1968年间,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把纳什思想推广到不完全信息模型,提出贝叶斯均衡; 他们与纳什一起分享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2.3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交易的对策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和威廉姆·维克瑞教授在20世纪60、70年代提示不对称信息对交易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3.2.4 信息经济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教授、迈克尔·斯彭斯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20世纪70年代他们提示当代信息经济的核心,信息是有价值的。 1970年阿克尔洛夫提出旧车市场模型并提出:市场放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信息是有价值的 1973年斯彭斯通过剖析人才市场盛行的造假行为指出人才市场存在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斯蒂格利茨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保险和金融市场 3.2.5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3.2.6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 “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_Module11Unit1Theytouchnose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VIP
-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总结(详版).doc VIP
- ISO 37000:2021《 组织治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3:“5概述”.pdf VIP
- 脂类代谢I-脂肪代谢.PPT
- 初中英语《Body language》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VIP
- ISO 37000:2021《 组织治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6:“6治理原则”之3:“6.3战略”.pdf VIP
-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最新版.doc VIP
- ISO 37000:2021《组织治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14:“6治理原则”之11:“6.11长期生存能力和绩效”.pdf VIP
- 新22G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docx VIP
- 17R410 热力管道直埋敷设.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