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与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讲稿.pptVIP

第二讲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与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讲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启超(1873~1929) 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笔名中国之新民。  梁启超,与康有为齐名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并称康、梁。梁启超早年有“神童”之称,9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慕名拜访康有为后,接受其维新变法思想,参与发动 “公车上书”,总编上海《时务报》,主讲长沙时务学堂,是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宣传家。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后,创办《清议报》、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3)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清政府准备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非常严重的形势下,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正式开始。   此后,维新派通过办学会、办报纸、办学堂以及继续向皇帝上书等方式,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向前发展。    1897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康有为建立了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保国会,强烈呼吁和推动光绪皇帝立即变法。   不想当亡国君,想有所作为却又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终于接受维新派的主张,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运动达到高潮。因为这一年是戊戌年,所以这一变法运动被称为“戊戌变法”,因为变法只进行了103天,所以也称“百日维新”。 (4)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整顿吏治,裁汰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自谋生计。 经济上 保护和发展农工商业,鼓励修铁路、开矿山,兴办实业。设立全国邮政局,广办邮政。 文化上 奖励新发明新创造,鼓励留学、译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在北京开办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高等学堂、中、小学堂;允许自由设立报馆、学会。 军事上 裁减旧军,训练新式海陆军。 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突然从所住的颐和园赶回皇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并宣布临朝“训政”。随后,慈禧命令捕杀维新派人物,废止除京师大学堂外的全部新政措施 。这就是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中有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被斩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     慈禧太后   光绪皇帝 (5)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爱国主义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进步的社会改革运动,它主张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 ③戊戌变法维新运动还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思想文化,起了巨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要振兴中国,却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甚至幻想帝国主义的帮助;他们要发展资本主义,却不敢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他们要实现社会的变革,却不敢相信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和部分封建官僚。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避免流血,尝到的却是血腥的屠刀。这应该说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阶级悲剧。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造成中国贫穷落后和中华民族备受侵略欺凌的总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要在不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情况下,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要在不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只能是天真的幻想。资产阶级改良不可能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先贤探索国家出路的艰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英国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2、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4、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5、梁启超:《变法通议》 第二讲 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讲 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与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近代半殖民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