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莉与古琴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西莉与古琴的故事 1961年初,林西莉和丈夫一起来到中国,丈夫在大使馆工作,她则打算好好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之前在瑞典因为想了解“陌生的、没有被欧洲污染的文化”,大学毕业后当了几年高中老师的林西莉拜在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门下学习汉语,此番到中国,她想通过学习古琴,来打开中国文化的大门。 当时正是中国“大跃进”失误、三年自然灾害发生的困难时期,我问她:“为什么选择那个时候来中国?”她摇摇头:“瑞典的报纸一点也没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我一点都不知道。” 与想象中差距很大的艰难状况,一开始让林西莉很难接受: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看起来是浮肿的,她看见初春的树木长出嫩芽,人们争着攀折来吃,她忙叫老师阻止:“他们是在破坏树木。”结果老师平静地告诉她:“你要知道,他们从秋天起就没吃过任何绿色蔬菜了。” 不久后林西莉开始因为营养不良而严重掉发,每周要靠注射蛋白质来治疗维持。饥饿和物资的匮乏让毫无准备的她倍感吃惊。“但即使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古琴竟然还存在,而且我还有机会学习到它。这的确是很大的矛盾。”她说。 在位于护国寺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穿过种着蒜苗、养着小鸡、晾着衣服的居民生活区,最北面的院落里,房间里沿墙挂着历经千百年的黑色或红色的古琴,雕花窗棂下是茶几和高背木椅,镂空的花架上摆着种有细长兰草的花盆——那是六十年代北京古琴研究会的所在地。一个金发碧眼的北欧女子,因为执著地要求学习古琴而来到这里。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她将遇见什么样的人,这里的一切对她意味着什么。 “进了古琴研究会以后,我对中国的印象,我在中国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林西莉说。两年后和丈夫离开中国时,丈夫问她:“你还愿意留在中国吗?”她说:“是的。”同样的问题,丈夫的回答是坚决的“不”。 “他整天只在使馆工作,在家看书,他没有出去认识中国人,他不了解。”林西莉至今仍非常怀念那两年学琴的时光:“如果没有古琴研究会,我不会认识那些可爱的人,那两年对我太重要了。” “音乐是要用心感受的。你怎么能用古琴作为音节练习呢?”那是林西莉第一次知道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她开始理解这件与灵魂相关的乐器所拥有的独特品性。 北京古琴研究会由溥仪的堂兄溥雪斋发起,成员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汪孟舒、杨葆元、王迪等人都是造诣深厚的古琴大师,研究会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进行了大量古琴曲及相关古籍的整理工作,为今天的古琴研究学奠定了基础。 直到今天,林西莉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藏龙卧虎的研究会只收了她一个学员,而且还是个外国人。 林西莉的老师是管平湖的弟子王迪。王迪比林西莉大不了几岁,她弹一张红色的唐代古琴,研究会借给林西莉学习的是一张宋代古琴。 林西莉从小学习钢琴,50年代又学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鲁特琴——那种古典而文雅的乐器是她决定学习古琴的原因之一,她觉得古琴是最接近鲁特琴的东方乐器,高罗佩的书里索性就把古琴译成“中国的鲁特琴”。因此,她觉得古琴的学习是小菜一碟,却没想到学的过程缓慢而艰难,老师一次教一个音,弹好一个音再教下一个,而不像钢琴有和弦和练习曲,很多天下来她才学了十个音。 林西莉耐不住了,便问老师能不能给她一些和弦、练习曲之类的做指法练习,王迪非常震惊:“这就是你的想法?我实在是太遗憾了。音乐是要用心感受的。它应该是让你的思想和自然沟通的方式,你怎么能用古琴作为音节练习呢?” 那是林西莉第一次知道了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开始理解这件与灵魂相关的乐器所拥有的独特品性。 古琴讲究指法为上,老师的口传心授一点也不能偏离,而在严格的指法保证音色之后,每弹奏一首曲子,要求弹奏者必须弹奏出意境,唤起自己和听众的画面感,比如王迪会要求她把音弹出“珍珠落玉盘”的声音或奏出大海和波涛的场面。而每弹一个曲子之前,哪怕是最简单的曲子,王迪都会给她讲一个长长的故事,林西莉惊讶于中国古琴曲的叙事性,而中国艺术中“寒蝉凄切”、“平沙落雁”等意象,对她而言更是非常陌生。 理解这一切对林西莉来说非常困难,而她的中文不够好,老师也只能用中文授课,两人常常连说带比划地交流着最复杂艰深的内容,难得的是她们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我们是通过音乐来交流。”林西莉说。 尽管觉得困难,林西莉觉得王迪给她讲的那些曲子背后的故事太美妙了,比如说《胡笳十八拍》背后蔡文姬悲欣交集的故事,《高山流水》伯牙和子期的故事,《钗头凤》陆游和唐婉的悲剧等等,“在学习古琴中还了解了许多唐宋时期的诗歌,当时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增加了古琴的旋律的魅力,让它们非常感人。所以你不仅仅是在学弹琴,听音乐,你是在跟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进行亲密地接触。这就是古琴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古琴你就好像和几个世纪以前的人们相遇了一样。”她说。 林西莉在古琴研究会度过了两年愉快的学琴生涯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