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血液技术和相关仪器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基本结构: 样本传感器 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 力矩测量系统 恒温系统 (三)黏度计的评价 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 1.1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 1.2 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是血浆、血清 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 1.3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 1.4不利于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 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 2.1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 2.2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 2.3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 2.4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 2.5价格较贵,操作要求更精细 3.仪器性能评价 3.1 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油为准,在剪切率(1~200)s-1范围内分别用低黏度油(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差<3% 3.2 分辨率:是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取比容在0.40~0.45全血测试 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在低剪切率5s-1以下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3.3 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测量11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 在高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3% 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5% 3.4 灵敏度与量程: 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测定1s-1的血液黏度 恒定剪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围包括100mPa~1000mPa 1.性能指标 ①黏度测试范围②剪切率变化范围③黏度值重复性CV<3%④准确度±3%等 2.测试参数 ①血浆黏度②全血黏度③血沉④红细胞压积等 1.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1.1 仪器调校: 用重蒸馏水在37℃时测得时间比D=(t- t0)/ t0,  要求D≤1% 1.2 仪器维护:①残留液处理,②毛细管污染处理③温度控制 2.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2.1 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牛顿油,按仪器说明进行标定。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用重蒸馏水检测仪器,看水的黏度是否为0.69mPa.s(37℃) 2.2 仪器维护:电压稳定、机芯防尘、及时清洗测试头和剪血板及剪血锥 1.“不能测试”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 2.“突然停机”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3.测试数据与平时相差太大 4.“自动冲洗仪不进水” 和“不排水” (一)红细胞变形测定仪分类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测定或评价红细胞群体变形能力的方法,如:黏度测量法、激光衍射法等。另一类是测定单个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的力学性质的方法,如微管吸吮法、表面附着或纤维拦截法等。 (二)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1.黏度测量法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工作原理:用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同一剪切率(100s-1或200s-1 )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然后按下式计算红细胞刚性指数: TK=(1-ηb-0.4/ηp)/HCT 基本结构:同前旋转式黏度计 2.锥板式激光衍射法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2.1 工作原理:根据红细胞被激光照射时发生衍射,产生反映细胞几何状态的衍射图像,当有剪切应力作用于红细胞时,红细胞发生形变,衍射图也随之变化,测定该作用力前后红细胞形变率的大小来反映其变形性 2.2 基本结构:主要由能提供可变剪切场的透明锥板结构、光路系统(包括激光器和三棱镜)、摄像系统、控温装置、光电转换器、处理器及显示打印装置组成 (三)仪器评价: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应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真正全面反映血细胞的流变特性 (四)主要技术指标:性能指标、测试参数及功能 (五)仪器的维护:电压稳定、远离磁场、防止受潮、及时清洗、合理抗凝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 新技术不断涌现、 仪器自动化程度提高、 功能多、随机性、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血凝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 半自动血凝仪 全自动血凝仪 全自动血凝工作站   (二)血凝仪检测原理 主要检测方法: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学法、干化学法等。 检测原理 (二)底物显色法 生物化学法 :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子 (一)凝固法 生物物理法 电流法——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导电 光学法 散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散射光变化 透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 浊度变化 光度变化 双磁路磁珠法——钢珠振幅衰减程度判断终点 光电磁珠法——吸光度衰减程度判断终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