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5-1 悬浮单体液滴分散聚集示意图 5.4.2 液—液分散和成粒过程 分散剂的作用是防止已经剪切分散的单体液滴和 聚合物颗粒重新聚集。转化率20%左右时,单体— 聚合物液滴表面发粘, 容易粘结,因此需要分散剂进 行保护。 5.4.3 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1.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聚乙烯醇、苯乙烯—马来酸酐 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盐、明胶等。 (1)吸附在表面, 形成很薄的保护膜; (2)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使液滴变小。 2. 非水溶解性的无机粉末: CaCO3、MgCO3,起机械 隔离作用。 原位生成: Na2CO3+MgSO4→MgCO3+Na2SO4 图5-2\3 聚乙烯醇和无机粉末分散作用机理示意图 影响树脂颗粒大小和形态的因素: 机械强度(一般强度愈大,颗粒愈细); 分散剂种类和浓度; 水与单体比例(水油比); 聚合温度; 引发剂种类和用量; 单体种类等。 5.4.4 氯乙烯悬浮聚合 氯乙烯悬浮聚合的主要设备是聚合釜。大型釜大多采用碳钢复合不锈钢制作。国外矮胖釜采用单层桨,并用二叶后掠式桨叶。瘦长釜用多层桨,并用普通平桨和涡流桨。 5.5 乳液聚合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5.5.1 概述 单体在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 与悬浮聚合区别: (1)粒径:悬浮聚合物50~2000 μm ,乳液聚合物 0.1~0.2 μm (2)引发剂:悬浮聚合采用油溶性引发剂,乳液聚 合采用水溶性引发剂 (3)聚合机理:悬浮聚合相当于本体聚合,聚合发 生在单体液滴中;乳液聚合发生在胶束中。 优点 (1)以水为分散介质,环保,粘度低,传热快,能连续生产; (2)聚合速率快,分子量高,可在低温聚合; (3)在直接使用乳液的场合较方便,如乳胶漆,胶 粘剂,织物处理剂等。 同时提高Rp, Mn 。 缺点 (1)需要固体产物时,后处理复杂(破乳、洗涤、 脱水、干燥等); (2)有残留乳化剂,对性能有影响。 应用 PVC糊用树脂,丁苯橡胶,苯丙乳胶漆,PVAc 胶粘剂等。 5.5.2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分 单体 水 乳化剂 引发剂 (多为水溶性) 乳化剂使互不相容的油、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 以分层的乳液的过程,称为乳化。 当乳化剂溶于水时,若浓度很低,则大部分乳化 剂以分子状态分散于水中,并在水面上定向排列。 亲水基团伸向水中,亲油基团指向空气层。但浓度 达到一定值时,乳化剂分子在水面上排满,多余的 分子就会在水中聚集成胶束。 5.5.3 乳化剂及乳化作用 乳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和胶束的形成 胶束由50~150个分子聚集而成。浓度低时呈球状,直径4~5nm;浓度高时呈棒状,长度100~300nm。 乳化剂从分子分散的溶液状态到开始形成胶束的转 变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在乳液聚合 中,乳化剂浓度约为CMC的100倍,因此大部分乳化 剂分子处于胶束状态。 在达到CMC时,溶液许多性能发生突变,如图5- 4所示。 图5-4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性能与浓度的关系 乳化作用 使互不相溶的两物质(水与油)转变成相当稳定而难以分层的乳液。 分散作用 形成保护层 增溶作用 乳化作用 2 乳化剂种类 分子中既含有亲水(极性)基团,又含有亲油 (非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可分为阴离 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 阴离子型:极性基团为—COO-、—SO3-、—SO4- 等,非极性基团为C11~C17的直链烷基或311~C8的 烷基与苯基的组合基团 。乳化能力强。 典型例子:十二烷基硫酸钠、二丁基萘磺酸钠、 硬脂酸钠等。 阳离子型:极性基团为—N+R3等。因乳化能力 不足,并对引发剂有分解作用,故在自由基聚合中 不常用。 非离子型:分子中不含阴、阳离子。典型代表为 环氧乙烷聚合物,如: ,其中R为 C10~C16的烷基或烷苯基,n一般4~ 30。如OP类、 OS类非离子型乳化剂等。这类乳化剂不含离子,所 以对pH不敏感,所制备的乳液化学稳定性好。但乳 化能力略低于阴离子型。常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共用, 也可单独使用。 ① 微量单体溶于水中的; ② 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大部分乳化剂生成胶束,直径 4~5nm ,数目1017~1018 个/cm3 。 部分单体进入胶束内部,宏观上溶解度增加,这一过程称为“增容”,增容后,球形胶束的直径由增大到6~10nm。 ③ 大部分单体形成液滴。单体液滴1010~1012个/cm3。表面吸附许多乳化剂分子,在水中可稳定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