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解说.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发展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1947~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 1946年1月,Bell实验室正式成立半导体研究小组:W.Schokley,J. Bardeen、W. H. Brattain Bardeen提出了表面态理论, Schokley给出了实现放大器的基本设想,Brattain设计了实验; 1947年12月23日,第一次观测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发展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1) 1947~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 2)1958年,集成电路的发明 1952年5月,英国科学家G. W. 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 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和仙童公司Robert Noyce的研究小组分别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并于1959年公布了该结果。 集成电路的发明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发展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1) 1947~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 2) 1958年,集成电路的发明 3) 1959年,平面工艺的发明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发展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1) 1947~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 2) 1958年,集成电路的发明 3) 1959年,平面工艺的发明 4) 1960年,成功制造了第一块MOS集成电路。 后人对摩尔定律加以扩展,即集成电路的发展: 工艺每三年升级一代(代的定义为4倍能力,2年/代至3年/代); 集成度每三年翻二番; 特征线宽约缩小30%左右; 逻辑电路(以CPU为代表)的工作频率提高约30% (3) 平面型二极管 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PN 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 (2) 面接触型二极管 PN结面积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 (b)面接触型 (c)平面型 (4) 二极管的代表符号 3.3.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用下式表示 硅二极管2CP10的V-I 特性 锗二极管2AP15的V-I 特性 正向特性 反向特性 反向击穿特性 3.3.3 二极管的参数 (1) 最大整流电流IF (2) 反向击穿电压VBR和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RM (3) 反向电流IR (4) 正向压降VF (5) 极间电容CJ(CB、 CD ) 3.4 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3.4.1 二极管V- I 特性的建模 3.4.2 应用举例 3.4.1 二极管V- I 特性的建模 1. 理想模型 3. 折线模型 2. 恒压降模型 4. 小信号模型 二极管工作在正向特性的某一小范围内时,其正向特性可以等效成一个微变电阻。 即 根据 得Q点处的微变电导 则 常温下(T=300K) 3.4.1 二极管V- I 特性的建模 3.4.2 应用举例 1. 二极管的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例题3.4.3 理想模型 (R=10k?) (1)VDD=10V 时 恒压模型 (硅二极管典型值) 折线模型 (硅二极管典型值) 设 (2)VDD=1V 时 (自看) * 3.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3.3 半导体二极管 3.4 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3.5 特殊二极管 3.3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1947年12月23日 第一个点接触式NPN Ge晶体管 发明者: W. Schokley J. Bardeen W. Brattain 晶体管的三位发明人:巴丁、肖克莱、布拉顿 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锗衬底上形成台面双极晶体管和电阻,总共12个器件,用超声焊接引线将器件连起来。 获得2000年Nobel物理奖 1959年7月, 美国Fairchild 公司的Noyce发明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利用二氧化硅膜制成平面晶体管,并用淀积在二氧化硅膜上的、和二氧化硅膜密接在一起的导电膜作为元器件间的电连接(布线)。这是单片集成电路的雏形,是与现在的硅集成电路直接有关的发明。由此,将平面技术、照相腐蚀和布线技术组合起来,获得大量生产集成电路的可能性。 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 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动力 摩尔定律: --- Min. transistor feature size decreases by 0.7X every three years --- True for at least 30 years! (Intel公司前董事长Gordon Moore首次于1965提出) 3.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3.1.1 半导体材料 3.1.2 半导体的共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