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众人标准 (2)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 鱼 鸟 推理 判断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鲸不是鱼类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鸭子是鸟类动物 (3)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性认识的特点 间接性 水果 鸟 鱼 理性认识的特点 男人 女人 友人 众人 劳动语言思维意识 男人女人张三李四 社会关系总和 多种具体的人 人 抽象性 抽象 舍象 人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F=GM1M2/R2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于源来 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这花是红的。 感觉 判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谷 开普勒 5、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注意: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 (二)从认识到实践 1.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2.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形式上看,认识发展总过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牛顿:光是“粒子”。 惠更斯: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光的本性之争 2.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真 理 与 价 值 第二节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 真理 谬误 正确反映 歪曲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注意: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集 第十二章 综合分析 .pdf VIP
- GB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doc VIP
- 致敏物质控制措施检查记录表.docx VIP
- 智慧水利大数据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docx VIP
-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输(1).pptx VIP
- 14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理论试题集 第十四章 理论考试试题真题 .pdf VIP
- 2023年南宁市青秀区总工会招聘考试真题.docx VIP
- 烟淄管道干线扩能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GB50391-2014: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