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学素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表面工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 1.1表面:固相与气相的分界面。 界面:固相之间的分界面。 相界面:不同凝聚相之间的分界面,如:A与M,F与M 同相中晶粒之间的分界面称为晶界 微晶≤um;非晶≤1nm 理想表面:认为半无限晶体中的原子位置和电子密度都和原无限晶体一样。显然自然界很难获得理想表面 洁净表面:材料表层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化学成分与体内相同,这种表面称为洁净表面。相对于表面受污染程度和理想表面而言的。 清洁表面:指经过清洗(脱脂,浸湿)以后的表面。 驰豫:指表面附近的点阵常数在垂直方向上较晶体内部发生明显的变化。 重构;指表面原子在水平方向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的晶面。 台阶化;台阶化是指实际晶体的外表面由许多密排面的台阶构成 偏析和吸附:是指化学组分在表面区的变化 1.2 界面通常指两个块体之间的过渡区,其空间尺度决定于原子间力作用影响范围的大小;其状态决定于材料和环境条件特性。 1.4扩散途径:体扩散 表面扩散 晶界扩散 位错扩散 其中,后三种扩散都比第一种扩散快,又称短路扩散。 Q表<Q界<Q位<Q体;D表>D界>D位>D体 D扩散系数 Q扩散激活能 吸附的基本特性:物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力场不饱和,有吸附周围其他物质分子的能力,即所谓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范得华力 化学吸附----化学键 物理吸附容易解吸,为可逆过程;化学吸附很难解吸,为不可逆过程; 两表面必须靠近到原子间距的范围内,才能产生固体表面吸附。 用粘附功描述粘附程度 1.6、固体表面润湿 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现象 水滴与玻璃,能被水润湿-亲水,如玻璃、石英、方解石、长石等。 ?水滴与石蜡,不能被水润湿-疏水,如石蜡、石墨、硫磺等。(TiO2光致亲水) 用润湿角?来描述润湿程度 ???90 ?为润湿,?越小,润湿越好; ???90?为不润湿; ??=0?和?=180 ?时,则称为完全润湿和完全不润湿。 润湿的大小与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关: 润湿与否取决于液体的内聚力和液-固分子间的粘附 力的相对大小。若后者大,则润湿;反之则不润湿 铺展系数 第二节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 摩擦: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磨损: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物体损失或残余变形。 摩擦:干摩擦 边界润滑摩擦 流体润滑摩擦 滚动摩擦 ①干摩擦无润滑摩擦制动,传动 ②边界润滑摩擦接触面之间存在油膜(1个分子~0.1μm厚),使F降低2-10倍;③流体润滑摩擦对摩表面完全被油膜隔开,靠油膜的压力平衡外载,F 取决于润滑油的内摩擦系数,μ最小,F与接触表面无关;④滚动摩擦 如果压力太大,零件运行速度太低,或表面粗糙度太高,将会发生油膜刺穿现象,即发生微凸体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磨损的增加。此时的磨损状态称为边界润滑。 第三节: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护技术 腐蚀的基本概念:当金属与周围的介质接触时,由于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材料性能的退化与破坏,称为金属的腐蚀 化学腐蚀:金属在干燥的气体介质中或者不导电的液体介质中发生腐蚀,腐蚀过程无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由金属、金属中的杂质、电解质溶液组成的局部电池引起的腐蚀。 特点:局部形成短路小电池(腐蚀电池) 2016/6/8 按腐蚀形态不同分类 局部腐蚀:腐蚀主要集中于金属表面某一区域,而表面的其他部分几乎未被破坏 分类:点蚀 氢脆 应力腐蚀 开裂 晶间腐蚀 选择性腐蚀 电偶腐蚀 脱层腐蚀 全面腐蚀: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上 按环境不同分类湿蚀 干蚀 微生物腐蚀 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 ?发生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 ?依靠腐蚀原电池作用而进行的腐蚀过程叫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腐蚀原电池电极反应的结果。 金属放出自由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反应称为阳极反应。 金属发生阳极反应的表面部位称为阳极区。 接受电子的反应称为阴极反应。 发生阴极反应的表面部位称为阴极区。? 电极系统:金属浸于电解质溶液中所组成的系统。 电极反应:在电极系统金属和溶液界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且界面处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导体称为电极。 电位较负的区域的离子化为阳极,电位较正的区域化为阴极 电化学腐蚀速率: 二、金属表面的极化、钝化及活化 1、金属表面的极化现象 腐蚀电池工作过程由于电流流动而引起电极电位偏离初始值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通阳极电流后,阳极电位向正方向偏离,称为阳极极化. 通阴极电流后,阴极电位向负方向偏离,称为阴极极化 产生极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阳极或阴极的电极反应与电子迁移(从阳极派出或流入阴极)速度存在差异引起的。 根据极化所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和电阻极化。 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 阴极:去极剂与电子结合的反应速度消耗阳极送来的电子 电子密度增高 电位向负方向移动 阳极:金属失去电子成为水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