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眼中的苏东坡
吴颖芊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主要成就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我眼中的苏东坡
公元1081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当时还受地方官府的管制,身份是不自由的。生活上也不自由,有点困顿,在宿舍东边找了块地,种麦子,自给自足。这一年,正好下了一场大雪,“今年黄州,大雪盈尺”,俗话说大雪兆丰年,苏轼为此挺高兴的,然而,麦子还没种出来,眼前的生活还是有点难,“但舍外无薪米”,缺柴少米,大学士也为之愁得睡不着觉,“亦为之耿耿不寐”。然而,诗人的使命使他的眼光又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困难,而是要替大宋人民发现美,书写美。
正好下雪了,当然,最先看到的不是人,而是马,马被满山的白雪惊得嘶鸣起来,“门外山光马亦惊”。美丽的大自然在呼唤,苏轼怎肯辜负,于是走入雪景,在门前留下一行行足印,“阶前屐齿我先行”。一个“我先行”,凸显诗人美景不可辜负,慷慨奔赴的气魄,虽然是赏雪,却有壮士上战场的气概。雪景如何呢?但见雪花被风吹拂,纷纷飘临,好似京师城里的长春苑,长春苑以繁花盛开,明丽鲜艳著称,而雪中明月照耀,眼前好似一座不夜城。苏老师写的是什么好地方,又是繁花盛开,又是灯火通明的?其实这里既不是京师,也不是繁华大都市,就是黄州的一座古庙:乾明寺。将京师来形容乾明寺的雪景,不是乾明寺在雪中有多美,而是我们的苏老师不知不觉想念京师开封了。
雪中或者雪后的世界,洁白晶莹,天地的色调是统一的,也是浑融的,一片苍茫,一片澄澈,这个时候最不忍心这种色调被破坏,这种纯净被干扰,于是苏轼感叹:“未许牛羊伤至洁。”倒不是仇恨牛羊,而是担心雪景被骚扰。面对晶莹剔透的世界,诗人有着一颗玻璃心,易碎,易激动。当然,在雪景中,也有憧憬,憧憬雪晴之后鸟雀在树枝上跳跃着,歌唱着,“且看鸦雀弄新晴”。
欣赏完雪景,该来点实在的了,怎么解决住宿问题呢?随遇而安就是最好的选择,苏轼准备好被子,就住在乾明寺僧人的宿舍里,“更须携被留僧榻”。当然,借宿也得有个漂亮的理由,那就是“待听催檐泻竹声”,要听雪融化的时候,冰水从屋檐和竹子上面流泻而下的美妙天籁之声。
这就是苏轼写的《雪后到乾明寺遂宿》,一个“遂”,多几分随意,几分洒脱,人生也要如此,即使再难,也要笑看雪景。
这就是我眼中的苏东坡。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