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儿科业务学习素材.pptx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EB病毒感染 永清县人民医院儿科 1964年Epstein、Barr和Achong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观察到病毒颗粒,称为Epstein-Barr病毒(EBV),又名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EBV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淋巴浅隐病毒属,是双链DNA病毒。 宿主:人类 病毒结构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 主要侵犯B细胞。 感染机制 目前还未完全阐明 主要感染B细胞 一般认为EBV通过相关病毒蛋白吸附于B细胞表面,从而感染并转化B细胞。转化后的B细胞引起CTL的免疫应答。CTL的免疫应答EB病毒感染,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 6 EBV的增殖性感染 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 EBV早期抗原(EA) 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VCA) 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gp320) 7 EBV非增殖性感染 包括: 潜伏感染 恶性转化 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EBNA) 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 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潜伏感染B细胞的表面抗原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 免疫性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10 致病性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 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 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潜伏 EBV相关疾病 (一)非肿瘤性疾病 (二)肿瘤性疾病 (三)其它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mononucleosis.IM) 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 典型症状: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 肿大 ,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多为异形淋巴细胞。 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致死性IM,75%的患儿在出生后数周死于IM,幸存者易患者恶性淋巴瘤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2.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 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继发于原发EB病毒感染 外周血中检测到高EBV-DNA载量和异常的EBV抗体,受损组织内检测到EBV编码的RNA和蛋白 没有已知的免疫缺陷 3、X性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XLP) 是一种罕见的与X染色体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仅见于男孩 。 4.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 这是一种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外周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无异形淋巴细胞,骨髓中吞噬红细胞现象多见。血清学检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G增高,但抗EBNA抗体缺乏。 肿瘤性疾病 EBV致瘤谱大,可引起多种淋巴瘤 淋巴瘤类: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上皮性肿瘤类:鼻咽癌,胃腺癌,肺癌,乳癌,大肠癌等; 新近研究发现在胸腺瘤、胆管癌、平滑肌瘤、肝肉瘤中也可以检测出EBV。 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1. 定义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 唾液传播,偶尔输血感染 流行病学 两个流行病学特点 在发达国家,有两个感染高峰 第一个:学龄前1-6岁 第二个:青春期和青年14-20岁,最终80%-90%成人被感染 在发展中国家感染发生早,两岁时90%血清阳转。 3.发病机理 EB 咽喉部 血液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