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汞矿的开发与利用素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汞矿的开发与利用课程名称:冶金史姓名:李玉班级:冶金1303学号师:李延祥1.引言贵州是著名的汞省,不仅是华夏大地最早发现汞的地区之一,而且长期以来更是我国资源最丰、产量最多的省区。经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地质勘查研究表明,贵州汞矿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规模大,矿石质佳。全省40余个县市发现有汞的产出,遍及九个地、州、市及其相对集中于10多个县市。贵州通过历年普查勘测累计探明资源储量9.13万吨,主要产地65处。虽经过长期开采消耗,现保有资源储量任居全国榜首,达3.07万吨,占全国总量38%。长期以来,以丰富资源为依托,汞的采冶颇盛,成为全国最大的汞与朱砂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1950年—2002年,贵州水银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80%,朱砂产量达60%,水银出口量占全国的55%。2.成矿地质背景——务川汞矿贵州务川汞矿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带与地中海成矿带交接的有利部位,更接近于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外带,大地构造单元划属扬子准地台内。众所周知,以元古代为基底的扬子准地台,以盖层厚度巨大,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基底出露零星和刚化程度较弱为特征。自震旦纪开始,务川地区进入稳定的地台阶段,缓慢持续的拗陷形成了古生界-下中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粘土岩为次的浅海陆棚至地台相的沉积盖层,其厚度>5 km。在加里东旋回末期剧烈抬升为陆,其中缺失中上志留统、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地层。到燕山运动初期,岩层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了一系列 NNE向新华夏式构造体系;至燕山运动中、晚期,在区域构造应力持续的挤压下,致使 NNE 向的褶皱轴面往NE方向作塑性偏转,从而形成了 NE 向左列多字型的金鸡岭复式背斜,即华夏式的构造格局,并与长期活动的 NE 向区域性断裂共存构成了务川汞矿带的构造骨架,同时也是本区各汞矿田、矿床(点)得以形成的直接构造因素。研究表明,贵州务川汞矿的赋存与富集是受地层岩性、沉积岩相、背斜断裂构造、近矿围岩蚀变和汞的地球化学特征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其中,主要受地层岩性和背斜构造的双重控制。3.贵州汞矿开采利用简史由于汞和辰砂的特殊属性,我国利用汞和辰砂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记载:“江南”出丹砂。丹砂就是提炼水银的主要原料,而所谓江南,既指贵州及周边地区。汉代谈指(贵州西南兴义)产朱砂,《后汉书·郡国志》载“谈指,出丹”。唐代《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溱州土贡丹砂”。唐武德四年(621年),“从务川招慰使(土司)冉安昌请立务川”。此外,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黔中采访使所属的黔州、锦州均上贡“光明砂”或“丹砂”。这三州均辖及今贵州境。到清朝早期,贵州汞业逐步开始大规模开采。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贵州先后报开16家水银厂,其间停闭10家,1838年时,在采者仅有6家。这个时期的采选冶技术,田雯在《黔书》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采矿者必验其影,见若匏壶者,见若竹节者,尾之。”所开洞道有竖井、平巷、天井、斜井之分,因所开的主要是土矿,为防止垮塌,“皆必支木幂板以为厢而后可障土”。采矿工具用锤、斧、锸一类的简单工具,照明“焚膏而入”。遇到石头则斧劈锤敲,太硬的则用煤去烧爆,“必达而后止”。最后将砂分为十份,一层一层的装入灶中,层与层之间以稃秕相隔,上面在铺入汞灰,在最上面盖上天锅,两锅接口用盐泥封固,然后生火烧锻。民国前期,贵州汞矿资源为民营分散开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汞价高涨,汞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各地开办的民营矿厂多大60多家,其中:开阳白马洞18家,八寨朱砂厂和水银厂14家,三合7家,省溪万山场10多家,大硐喇“公司甚众”。在此期间,贵州汞的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地址勘测的广泛进行,尤其是大量储量的探明,以雄厚的资源为基础,采冶规模不断扩大。1950年-2007年先后有万山、铜仁、丹寨、务川、开阳、兴仁、织金等10个县市区开采汞矿,其中以山、铜仁、丹寨、务川的产汞量最大。1958年-1962年持续5年,全省产量超过1500吨,1960年达2223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前期,由于国际汞市萧条,水银产量急剧下降。4.贵州主要汞矿带地质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周德忠教授将贵州汞矿划类分带,分为万山类型(层状)、丹寨类型(断裂状)和综合‘类型(层状和断裂状并存)三大类和铜凤汞矿带,三丹汞矿带、务川汞矿带、黔中汞矿带等13个矿带。(图为务川汞矿带略图)务川汞矿带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务川县一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东西宽1.5km,南北20km。务川汞矿带汞矿床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矿体为似层状主矿体,有时为透镜状和囊状,沿层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或基本一致。汞矿床产于9个含矿层位中,多层含矿明显。矿体连续稳定,展布面积很广。矿体严格受褶皱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