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第2课时) 考纲要求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血糖调节Ⅱ 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考纲解读 1、通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准确把握血糖平 衡的调节。 2、综合运用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知识分析激素的调节过程。 下图是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下图。请思考: (1)图中激素 ①、②分别是什么?其靶细胞范围如何?除此之外还有何类激素参与血糖调节? (2)激素②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发挥作用?饭后6 h,②的分泌量应增加还是减少? (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何种后果?胰岛A细胞上是否有胰岛素受体? (1)①为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细胞为肝脏细胞;②为胰岛素,其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除此之外,调节血糖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 (2)胰岛素(激素②)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饭后6 h正处于饥饿状态,此时②的分泌量应减少 (3)若胰岛素受体缺乏,则胰岛素不能与之结合而发挥作用,此时血糖浓度将升高;胰岛素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讨论探究】 一、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 ( ) 0.8~1.2 g/L CO2+H2O +能量 氧化分解 肝糖原 肌糖原 合成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变 消化,吸收 食物中 的糖类 分解 肝糖原 转化 脂肪等 非糖物质 二、 实例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 + 下丘脑某一区域 + 血糖升高 + 胰岛素 分泌 + + 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 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胰高血糖素 分泌 胰岛A 细胞 胰岛B 细胞 下丘脑另一区域 血糖降低 + + 三、难点释疑 实例一 血糖调节 (+) (+) (+) (+) (+) ( - ) 拮抗作用 (+) (+) 协同作用 血糖降低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 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错误的是: B 四、练习、血糖平衡的调节 (2013?全国卷Ⅰ?T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 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 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是 。 胞吐 协助扩散 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 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是 先升高,后降低 五、高考题演练 C 六、实例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讨论探究】如图为人体甲状腺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新陈代谢,抵御寒冷 促进 甲 状 腺 反馈调节 下 丘 脑 垂 体 过多时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七、难点释疑 八、强化训练 创新设计P358页 13.下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 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的分泌与其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 (填字母),除此之外还 应该有 ________ (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________。 (2)a、b激素对垂体分泌c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 (3)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________。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指________。此外,机体也会通过立毛肌收缩和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