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的物化销毁工艺题库.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废气的处理工艺(物化销毁工艺) 主讲人:李帅 目录 有机废气来源及危害 有机废气主要处理工艺 低温等离子技术 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 微波催化技术 一 二 三 四 五 一、有机废气来源及危害 1.1、有机废气的定义 挥发性有机废气又称VOCs,其主要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等于0.01kPa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主要包含烃类(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腈(氰)类等等 1.2、有机废气的来源 行业 产生有机废气的来源 石化类 石油化工、石油炼制 医药化工 有机化工 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塑料制品 表面涂装类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机械制造 ……… ……… 1.3、有机废气的危害 有机废气类型 危害 苯类有机物 损害人的中枢神经,造成神经系统障碍,当苯蒸气浓度过高时(空气中含量达2%),可以引起致死性的急性中毒 多环芳烃有机物 致癌性 苯酸类有机物 使细胞蛋白质发生变形或凝固,致使全身中毒 腈类有机物 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窒息、意识丧失直至死亡 有机物硝基苯 影响神经系统、血相和肝、脾器官功能,皮肤大面积吸收可以致人死亡 芳香胺类 致癌,二苯胺、联苯胺等进入人体可以造成缺氧症 有机氮化合物 致癌 有机磷化合物 降低血液中胆碱脂酶的活性,使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 有机硫化合物 低浓度硫醇可引起不适,高浓度可致人死亡 ……… ……… 1.4、有机废气的相关排放标准 行业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主要标准: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 地方标准: 北京市: 《炼油与石油化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447-200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 广东省: 《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 《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6-2010) 《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7-2010) 二、有机废气主要处理工艺 由有机废气的来源可以看出,其来源广泛,并且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性质各异,所以针对针对不同的来源、组成就需要不同的一种工艺或多种工艺去处理。 有机废气的末端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 回收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者吸附剂和选择性透过膜等物理方法,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富集分离,继而完成处理。 销毁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或者生化反应,用热、光、电、催化剂或者微生物等方式将有机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化合物的方法。 吸附法:? 吸附法利用某些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具有多孔材料吸附有害成分而达到消除有害污染的目的。 微孔和介孔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吸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常见的多孔材料(如活性炭,硅胶和分子筛)的一些缺点,如低的吸附能力,易燃性,并有与再生有关的其他问题。因此,人们一直专注新型多孔材料的吸附能力,快速反应动力学和高可逆性。 吸附法的优点在于去除效率高、能耗低、工艺成熟、脱附后溶剂可回收。缺点在于是设备庞大,流程复杂,投资后运行费用较高且有二次污染产生,当废气中有胶粒物质或其他杂质时,吸附剂易中毒。 溶剂吸收法:? 以液体溶剂作为吸收剂,使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液体吸收,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吸收过程是根据有机物相似相溶原理,常采用沸点较高、蒸气压较低的柴油、煤油作为溶剂,使 VOC 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然后对吸收液进行解吸处理,回收其中的 VOC,同时使溶剂得以再生。该法不仅能消除气态污染物,还能回收一些有用的物质,可用来处理气体流量一般为 3000~15 000 m3/h、浓度为 0.05%~0.5%(体积分数)的VOC,去除率可达到 95%~98%。 该法的优点在于对处理大风量、常温、低浓度有机废气比较有效且费用低,而且能将污染物转化为有用产品。但溶剂吸收法仍有不足之处,由于吸收剂后处理投资大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