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鄂西大水井调查报告
摘要 通过对鄂西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初步调查分析,介绍了这一古建筑群的历史人文背景、在土木工程中体现的作用与价值及其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大水井古建筑群所具有的独特的边缘文化特点,认为其是土汉民族文化的融合,同时具有极高的土木工程学研究意义,并提出对该古建筑群的保护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湖北 西部 大水井 古建筑群 价值 意义 保护
一、 历史人文背景介绍
大水井古建筑群,其名源自李氏宗祠内一口供方圆十里百姓饮水的百年古井,它位于利川市的柏杨坝区,始建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其建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落。整个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屋脊和墙面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的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雕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清乾隆初年,李氏高祖李廷龙、李廷凤两兄弟从湖南岳州如川经商,途经大水井,取“龙归井,凤栖山”之意,落业大水井,霸占土家族人黄氏家产,并在此基础上繁衍生息,俨然一方土皇帝。在李氏族人的建造扩充下,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亮清庄园和李盖五宅院三部分组成,此地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
二、 建筑格局分析
李亮清庄园:占地4000多平方米,经过200多年的营建,逐渐形成了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的建筑群落,且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回廊、彩、吊脚楼,按“风水”、“八卦”及地理条件巧妙修建,布局随心所欲,恰到好处。建筑风格为四合院式,房屋的正面采用西式的拱圈回廊圆柱,其外堆塑花草纹饰。
李氏宗祠:坐北朝南,地形近似为长方形,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房屋60余间。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周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祠堂依山建有类似城墙的的石围墙,全部用麻条石砌成。是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宗法封建堡垒。
高仰台(李盖五宅院,今大多已毁):此地原叫“葡萄翁”,最后一任族长李盖五因兄弟分居,造宅于此,嫌其地名俚俗,取名“高山仰止”之意更名。豪宅占地2000余平方米,有房屋40余间。建筑飞檐翘角,精雕细琢,鬼斧神工,其工艺匠心丝毫不亚于与之遥相对应的大水井。
三、 作用及价值分析
大水井古建筑群作为一个庞大的土木工程项目,首先满足了人类的食住行需求。建造在森林茂密的深山之中,大水井建筑群在建造初期主要为木构建筑,后来的发展扩建中才开始采用石材。李氏庄园作为其主要居住地十分精致,由于李氏族人多经商留学,频频接触西方文化,所以庄园的建造中西合璧,入口即是西式风格,在中式的吊脚楼上融合了欧式的廊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独特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中,仍有不少充满中式风格的雕花,西式风格中透露出东方的典雅。
后部的中式建筑则显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只有男性主人能住在主屋,而女主人则住在厢房,未出嫁的小姐则住在阁楼(阁楼高度极低,人在内部无法直立行走)。同时小姐楼采用土家族吊脚楼式,结构精巧。其中采用的一柱九梁的建造手法,令人赞叹。通常的穿斗式结构就是要把柱子落地,是要受力的,而一柱九梁的形式十分特别,把柱子悬空,靠这些抬梁抬起来,对力进行了缓冲。那个时候的设计没有图纸,单靠工匠在自己脑中的想象而创造出这样的结构,是十分了不起的。至于长工房,则顺坡式下柱脚,抬起三层,下层因简陋而设有猪圈,中层住宿,顶层堆放杂物,这种杆栏式建筑,不仅防盗防野兽,而且通风隔潮,是山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传统的木构建筑,整个采用木骨架,未使用一根铁钉,全部用榫卯、竹钉相互连接。同时建筑群内部皆为有糯米、泥巴、灰面等成分的地砖或石砖铺成,防火且隔潮。地上间或存在的排水系统至今保留完好,显示了当时成熟的建造技术,见证了土家匠人固有的智慧与文化底蕴,令人赞叹。
(精巧的结构,一柱九梁。将梁直接插入柱身的不同位置,巧妙地借力消力。)
李氏庄园的24个大小不同的天井将整个建筑分成了若干段落,特别是根据居住功能、尊卑地位、安全防卫等因素统一布局的建造手法,值得我们学习讨论。
接下来再看李氏祠堂。李氏庄园基本满足了人的食宿问题,
而李氏宗祠不仅只是起到了祭拜先祖的作用,还起到了一定
的防御作用,保护李氏族人的安全。祠堂和庄园东西相映,互
为照应,形成拱卫的磅礴气势,二者之间由一条掩映山间的小
路相连,十分隐蔽,难以为外人所察觉。而祠堂外墙壁皆以巨石堆砌,十分坚固,易守难攻。依山而建的外墙,总长达400多米,高7至8米不等,厚3米以上。墙上梯石依山势逐级拔高,每梯皆为整块石,重约千斤,有的甚至重约五千多斤,全靠人搬牛拉,建造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