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 悲秋情怀 自古逢秋多寂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秋风秋雨愁煞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学会描述词中画面,体味诗人情感。 词的相关知识 1、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2、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分类:根据字数分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9字以下)。 4、词都有词牌名,如“沁园春”,与内容无关;词牌名后面又有标题,如“长沙”,表明主题。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 鉴赏诗歌流程 流畅诵读 理解文意 理解感情 背诵玩赏 体会韵味 鉴赏诗歌要点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时代、写作背景 ·把握技巧:捕捉意象、展开想象、推敲词句、分析技巧、体味情感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模仿范读,带有感情地大声自读这首词。掌握生字词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 (2)峥嵘岁月( ) (3)百舸争流( ) (4)怅寥廓( )( ) (5)沉浮( ) (6)挥斥方遒( ) (7)浪遏飞舟( ) qìn zhēng róng gě liáo kuò fú qiú è 沁园春 ·长沙 研读词的上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齐读课文,思考:上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侧重写 (5个字内), 描绘 (12个字内)。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请同学们把本词的开头三句调整好语序,并用流畅的语言描绘这几句诗的内容。(可加入适当想象,不可流于翻译。) 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英姿勃发的诗人伫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水,心头翻滚着无尽的遐思。 统领到哪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齐读这一段描写, 思考: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这大好秋色的? 请按提示填写。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总结 角度 景 状态 山红 水绿 舸争流 鹰击 鱼翔 静 静 静 动 动 动 远 远 近 近 仰 俯 点--面 秋色绚丽 生机勃勃 画面特点 齐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练习:合理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上面7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 要求:不能流于翻译,语言要流畅。 ◇提示:1.要抓住主要意象(写了什么景、物); 2.要把握好画面特点,诗人情感。 ◇示例: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如火一般……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如火一般,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yì)。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 面对秋色绚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作者想到了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面对秋色绚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作者想到了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面对生机盎然、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作者很自然地想到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理性的思考,提出了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体现了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景中寓情 这首词写于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