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和控水稳油.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和控水稳油
马旭杰周敏袁玉玲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经历了多期构造、多期岩溶和多
期油气充注,是由不同压力系统和油水关系的缝洞单元体在空问上相互叠合连片而形成的复杂油
气藏。油藏具有多种流体性质并存(天然气、轻一重质油),多压力系统、多油水关系、多采油动态
特征的开发特征。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含水变化规律多样,但总体表现出见水早,见水后油井产
量递减快的特点,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油藏稳油控水的难度。
关键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开发特征控水稳油
引 言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受裂缝以及在其基础上的多期岩溶控制的,多套缝洞体系在三维
空间上叠合形成的碳酸盐岩岩溶缝一洞型复合油气藏,把以断裂或碳酸岩盐岩溶作用形成的
溶蚀界面为边界的单一或多个叠加(相互之间由高角度裂缝或断层连通)的缝洞体称为缝洞
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相同储渗特征、相同的流体及压力特征。储集层主要在以泥微晶灰岩类、
颗粒灰岩类为主rfIF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呈巨厚块状,基质不具备储渗能力,储集空间
除高角度风化裂缝和构造裂缝、溶蚀孔洞外,发育大型溶涮,钻井已揭示的最大未充填溶洞纵
VI井,在115口井发现大
深9.81m,横宽13m,全充填的最大溶洞纵深达75m,统计油田内155
x10。
中型洞穴,出现频率达74%,储集层渗透率一般大于5.48×10仙m2,甚至达到2000
um2。在纵向上主要发育在风化面之下250m范围。
油藏油水关系复杂,钻井目前未直接揭示水层,受缝小同缝洞单元的控制,局部存在封存
水,同时存在底部活跃的大底水。原油物理性质平面上从凝析油一轻质油一重质油均有分布,
原油密度由东南向西北变重、含硫量增大,且在局部出现轻质、重质油相间出现,主力区块主要
度达219467mg/L。
218℃/100m。不同缝洞单元由于水体的发育程度造成天然驱动能量差异巨大。
又由于油藏埋深大(5400m以下),储集层非均质极强,油水关系复杂,措施难度大,稳油控水
成为油藏开发效果的战略性问题。
——227——
1油藏的开发特征
气显示,并见原油外渗,因工艺技术不到位,测试末获得工业油气流,时隔7年后的1997年10
$46井、$47井及评价井等各井于奥陶系均获高产油气流,至此/j‘发现丁我国第一个古生界大
油田——塔河大油田,同时拉开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的历程。
受储集层发育的极强非均质和流体分布的不确定性,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开发具有其
独特的特征,包括了开发政策特点和开发中表现出的动态特征。根据塔河油田历年的勘探开
发总结了以下几个开发特征。
(1)塔河汕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浒藏开发以“储集层的地震预测和油藏描述”为基础,
形成“两个滚动”开发的特点——井位部署的滚动实施、开发政策的滚动调整。
①开发井位部署的滚动实施是保证油井形成产能的关键。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埋藏深、储集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强和储集体的突变性,导致了’对
储集层的准确预测难度大,以地质综合研究为指导,逐步准确地认识部署区内储集层的地震响
应特征,并加以钻井控制,是提高油井建产率的有力保证。从塔河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井位的部
署大体经过了三步:
第一步打岩溶相对山头或构造高部位:开发初期,在建产探井的基础上,滚动开发井主要
沿局部构造主体部位占岩溶11I头布井,快速形成一定产能;评价井则向外甩开、扩大含油面积;
第二步打潜山山坡或构造斜坡:围绕岩溶LIJ头的高产井或评价井建产井进行开发井位的
部署,扩大;
第三步沿孔一洞一缝发育带扩展:总结储集层发育的构造和岩溶特性,强化部署区内储集
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沿孔一洞一缝发育带进行井位的完善,培育高产油气单元。
通过以上井位部署保证了油井的建产率,达到油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跨学科实践活动10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大型伞梯式陆基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研究.docx
- 特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pptx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pdf VIP
-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doc VIP
-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docx VIP
- DB11T 891-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