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射线衍射分析
0 引言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X射线和可见光一样属于电磁辐射,但其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之间,约为10-2到102A的范围。X射线的频率大约是可见光的103倍,所以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得多,表现明显的粒子性。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用实验验证了X射线具有波动性,发现X射线能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导出了著名的冯.劳厄方程,开创了X射线晶体学这一新领域。1912年,V.H布拉格和W.L布拉格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方程,这一结果为X射线衍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X射线被发现后,科学家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1-2]
1.1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约范围在0.001~10nm。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X射线发生设备通常称为X光机,它包括高压发生器,整流、稳压电路,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X光管。衍射用密封X射线管处于真空条件下的钨丝在低电压下加热,产生大量的热电子,热电子在灯丝(阴极)和靶子(阳极)之间的强电压(通常衍射用20~40KV)作用下高速度轰击靶子,在它们与靶子碰撞的瞬间产生X射线。X射线源主要由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电路所组成。目前使用的X射线管有封闭式和可拆式两类。
1.2 X射线谱
高能电子在轰击靶材时产生连续X射线谱和特征X射线谱。连续X射线谱也称为白色X射线谱是高能电子打到靶材料上,突然受阻产生负加速度,电子失动能所发生的光子形成连续X射线谱。连续谱的特点是强度连续分布在很宽波长范围内,虽然总能量不小,但是与特征X射线相比,一定波长下的强度要小得多。特征X射线谱是当高速电子与原子发生碰撞时,电子可以把原子内壳层的K层上的电子击出并产生空穴,此时此外壳层L层上较高能量电子跃迁到L层,并释放出能量,跃迁的能量差(△E=EL-EK=hν)转换为X射线,X射线的波长仅取决于原子序数,遵守莫塞莱定律:λ=K(Z-σ),其中K和σ都是常数,Z是原子序数。向K层跃迁时发射的是K系谱线,其中L层电子向K层跃迁时发出的射线称为Ka线,M层电子向K层跃迁时发出的射线称为Kβ线,依此类推。由于对一定种类的原子,各层能量是一定的,频率不变,具有代表原子特征的固定波长,所以称为特征X射线。特征X射线只有在达到某一加速电压时才出现,这个电压称为激发电压。
2 X射线的性质
2.1 X射线的一般性质
X射线和其它电磁波一样,能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和吸收等现象。
在通常实验条件下,很难观察到X射线的反射。只有在其掠射角极小,X射线能产生全反射。
2.2 衍射性质
在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原子和分子的距离(1 ~10A左右)正好落在X射线的波长范围内,所以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和衍射能够传递极为丰富的微观结构信息。大多数关于X射线光学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都集中在散射和衍射现象上,尤其是衍射方面。X射线衍射方法是当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主要方法。
2.3 穿透性质
X射线可以穿透由较轻元素组成的物质,在X射线穿透物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会被物质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质的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X射线作用生物细胞组织,还会导致生理效应,使新陈代谢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辐射损伤。
2.4 散射性质
X射线散射的过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引起X射线方向的改变, 不引起能量变化的散射,称为相干散射;另一种是既引起X射线光子方向改变,也引起其能量的改变的散射,称为不相干散射或康普顿散射。X射线的衍射现象正是基于相干散射之上的。
2.5 吸收性质
物质吸收X射线的过程主要是光电效应、俄歇效应和热效应。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和二次X荧光,二者皆可用于用于分析物质的成分。俄歇效应产生俄歇电子,也可用于对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热效应可以使物质发热。我们将光电效应,俄歇效应和热效应所消耗的那部分入射X射线能量称为物质对X射线的真吸收。物质对于X射线的总体吸收用吸收系数
μ/ρ= K λ3 Z3 来表示。式中K为常数,λ为X射线的波长,Z为物质的原子序数,μ为吸收系数,ρ为物质的密度,μ/ρ为称质量吸收系数,记为μm 。
3 X射线分析法原理
3.1 布拉格方程[1]
1913年布拉格父子推导出衍射方程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灵信科技】手机信号侦测器智能管理系统方案研讨.doc
- 测试技术4素材.ppt
- 《奋斗努力》主题班会素材.ppt
- 【全程复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单元质量评估(含)新人教版选修3-5研讨.doc
- 《奋战100天豪情壮志迎高考主题班会》123素材.ppt
- 《丰收锣鼓》赏析与民族管弦乐认知qqqq素材.ppt
- 测试软件使用-TEMS素材.ppt
- 测试用例的设计sqh素材.ppt
- 高级安全辅驾产品修改版范例.pptx
- 测试与方法第五章质谱素材.ppt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