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06-20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试验设计.doc
2013-06-20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试验设计:
试验项目:蟑螂内生细菌16S rRNA的鉴定(二)
试验人员:李涛
试验负责:阮传清
报告日期:2013-06-20
计数月份:2013年06月
研究资格系数
(0.5-1.0)
实验设计系数
(0.9-1.0)
报告得分
总分
实验设计
实验记载
实验分析
实验简报
实验文章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5%
设计不足,实施错误
6%-10%
设计不全,实验无果
11%-15%
设计可以,实施不全
16%-20%
设计完整,分布实施
21%-25%
实验不全,记载无果
26%-30%
实验不足,记载不全
31%-35%
独立实验,记载不全
36%-40%
分布实验,记载完整
41%-45%
目的明确,实验完成
46%-50%
实验完整,记载清晰
51%-55%
实验系统,结果可信
56%-60%
实验创新,分析清晰
61%-65%
实验创新,结论清晰
66%-70%
实验完整,统计清晰
71%-75%
实验系统,数据可靠
76%-80%
报告完整,文章雏形
81%-85%
结构合理,分析有据
86%-90%
逻辑清晰,统计合理
91%-95%
图表完整,写作流畅
96%-100%
文献完整,发表水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
电话:0591传真:0591 HYPERLINK / fjat HYPERLINK / .
1.试验目的
蟑螂又名小强,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HYPERLINK /view/70238.htm \t _blank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HYPERLINK /view/42596.htm \t _blank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HYPERLINK /view/243494.htm \t _blank偷油婆”。在食糖中,HYPERLINK /view/281988.htm \t _blank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HYPERLINK /view/24960.htm \t _blank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HYPERLINK /view/91398.htm \t _blank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蟑螂携带病菌最多,它携带HYPERLINK /view/269060.htm \t _blank鼠疫杆菌、痢疾杆菌、HYPERLINK /view/29729.htm \t _blank大肠杆菌、脊椎灰质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等40多种病原体,而且其分泌物和粪便中还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此外还分泌一种有特殊恶臭的油状物,在食物和餐具及日常用具上爬行时留下异味和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危害极大。
近年来,RAPD、AFLP、RFLP以rDN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真菌的分类及鉴定中应用逐渐增多[1-5]。16Sr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必要场所,存在于所有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并执行相同的功能,由于该蛋白分子序列变化缓慢,能够跨越整个生命进化过程,而且它的分子中含有进化速度不同的区域,可用于进化程度不同的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研究[6],因此,目前该技术在原核生物的鉴定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实验通过提取细菌总DNA,利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鉴定了从蟑螂体内分离出来的细菌,并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以确定所分离的菌株的分类地位。
2.试验方法
2.1材料与仪器
2.1.1供试菌株
从蟑螂体内分离到的3株内生细菌株,菌株编号分别为:FJAT-17795、FJAT-17796、FJAT-17797
2.1.2仪器
(1)试剂
PCR扩增:采用细菌通用16SrRNA引物[4]9F5-GAGTTTGATCCTGGCTCAG-3(9-27)和1542R5-AGAAAGGAGGTGATCCAGCC-3(1542-1525),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PCR反应试剂:10×Buffer,dNTP(10mM/each),Taq酶(2.5U/μL)(上海博尚生工生物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