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控制部分 矩阵主机 主要功能:完成图象的视频切换、对前端摄像设备进行控制、提供电源,与入侵报警器联动等。 多画面分割器 可在一台监视器上可同时显示多画面,通常有多种选择功能。 帧、场切换器 五.记录、显示部分 监视器 长延时录象机 一盘180分钟的录象带可录一天、一周、一个月等。 硬盘录象机 将摄象机输入的视频图象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存储在硬盘上。硬盘录象机是当今及今后的主要图象存储设备。 多画面分割器 摄像机 报警探头 长延时录象机 监视器 典型的画面处理系统原理图 矩阵主机 摄像机 报警探头 硬盘录象机 监视墙 典型的电视监控系统原理图 报警探头 控制器 多媒体 §4.可视对讲系统 在智能化的住宅小区中,通常都设置 对讲、可视对讲系统。单元门外设置主机,每个住户内部设置对讲或可视对讲分机。单元与单元之间、楼栋与楼栋之间联网,住户与小区出入口主机之间可实现通信。 电源箱 RVV4x0.5 RVV4x0.5 RVV4x0.5 RVV4x0.5 RVV4x0.5 RVV4x0.5 RVV2x1.0 RVV2x1.0 RVV(3+N)x0.5 多线型对讲系统原理图 每个室内机到室外机有3根公用线1根专用线 门锁 室外机 电源箱 RVV2x1.0 RVV2x1.0 RVV4x1.0 +SYV-75-5 RVV4x0.3+SYV-75-3 RVV4x0.3+SYV-75-3 RVV4x0.3+SYV-75-3 RVV4x0.3+SYV-75-3 RVV4x0.3+SYV-75-3 RVV4x0.3+SYV-75-3 层间 分配器 层间 分配器 层间 分配器 室外机 门锁 总线型可视对讲系统原理图 电源箱 RVV2x1.0 RVV2x1.0 RVV4x1.0 +SYV-75-5 层间 分配器 层间 分配器 层间 分配器 室外机 门锁 小区可视对讲联网系统原理图 2RVS2x1.5+SYV-75-5 第9章 建筑物防雷 建筑物的防雷是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建筑中电子类、通信类设备的增加,防雷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本章重点: 建筑物防雷等级的确定; 防直击雷的具体措施。 §1.防雷等级 一.雷电的产生及危害 1.雷电的产生 - - - - - - - - - - 地面水蒸气受热上升 高空遇冷空气形成水 滴 受高空气流影响分 解成小水珠 分解时相 互碰撞、摩擦 形成带 正或负电荷的云层。 + + + + + + + + + + + + 2.雷电的危害 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放电; 此时,若没有良好的接地通路,大电流 会引起火灾、损坏建筑物、损坏电气设备等。 建筑物上产生的感应电荷,在雷云放电 后,不会立即消失,电荷会互相排斥,形成 巨大的能量,损坏建筑物;形成的高电位, 会造成电气设备、线路的破坏。 如何防雷?关键是在建筑物内部提供一 个良好的接地通路。 二.防雷等级 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 物的防雷分为三级: 一级防雷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等。 二级防雷建筑:大型建筑、19层以上住宅楼、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等, 三级防雷建筑:20m以上的民用建筑、雷电活跃地区15m以上的建筑等。 §2.防雷措施 防雷可分为: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雷电波侵入等。 一.防直击雷 从建筑物顶部直接击中建筑物的雷称为直击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 1.接闪器(受雷装置、引雷装置) 作用:将雷云放电诱导过来。 避雷针 保护角:约45°左右。 材质:镀锌圆钢Φ12~16、 镀锌钢管Φ20~25 避雷带、避雷网 在建筑物的四周边缘、顶部 等布置避雷带、避雷网。 材质:镀锌圆钢≥Φ8mm、 或镀锌扁钢≥48mm2。 网格间距: 一级防雷:10x10m、或12x8m; 二级防雷:15x15m 三级防雷:20x20m、或24x16m. 所有屋面裸露的金属物体外壳均应与避雷网连成一体 2.引下线 作用:为接闪器承受的大电流提供良好的接地通路。 在建筑物四周及部分中间 的柱子内布置引下线。 材质:柱内两根≥Φ16主钢筋、或≥Φ8镀锌圆钢明敷设。 引下线间距: 一级防雷建筑:≤18m; 二级防雷建筑:≤20m; 三级防雷建筑:≤25m. 接地测试卡 0.8m 3.接地装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速路上8种直接扣12分的驾驶行为范例.pptx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多彩的图形知识点+练习题++单元测试研讨.doc
- 高化第一章浅析.ppt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研讨.doc
- 高速水流的雾化1范例.pptx
- 北邮数字信号处理MATLAB实验研讨.doc
- 常用食品包装技术与设备素材.ppt
- 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素材.ppt
-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素材.ppt
- 常用统计图表素材.ppt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