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之一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及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之二 二进制数(八进制、十六进制) 掌握几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掌握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单位 计算机内部数据的编码(及汉字编码)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一 计算机系统组成概述 (1)组成结构 计算机系统通常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其具体组成结构如下: 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操作指令 指令: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它是硬件能理解并执行的语言,一条指令就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可完成一个独立的操作,也是程序的最小语句单位。 指令格式:一条指令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操作码和地址码,一般格式为: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1)机器语言:机器语言就是二进制代码语言,唯有它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 (2)汇编语言:用英文缩写符号来代替机器语言指令代码中的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来代替地址码。 (3)高级语言: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代码来编辑程序,通过系统软件翻译成机器能识别的语言,从而按照人的意愿进行操作。 数据库语言:一种是将数据库的操作功能和数据的运算功能相结合的完整的独立系统,可单独使用进行简单的查询、更新等。 智能语言:是将复杂的知识进行编码。 语言处理程序三种工作方式 汇编方式:汇编方式是将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 解释方式:是一种边扫描边翻译边执行的口译形式的翻译程序 。特点是方便、灵活,但执行速度慢,且离不开源程序。 编译方式:是一种先分析再综合再生成完整代码去执行操作的笔译形式的翻译程序 。特点是速度快,运行时与源程序和编译程序无关,但不灵活,若源程序作了某些修改,则必须重新进行编译。 计算机基础知识之二 不同数制示例 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方法是:把各个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 例:(101.101)2=1×22+0×21+ 1×20+1×2-1+0×2-2+1×2-3=(5.875)10 2.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 方法是:整数部分转换采用“除N取余法”,且除到商为0为止;小数部分转换采用“乘N取整法” ,乘不尽时,到满足精度为止。(其中N为要转换的进制基数) 注意:在书写结果时整数的余数是反序写下来,小数的整数是正序写下来的。 例:(123.45)10 =(1111011.0111)2 数据的存储单位 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位(bit) 数据存储的最基本单位:字节(Byte) 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字(word) 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B=8bits 1KB=210B=1024B 1MB=210KB=1024KB 1GB=210MB=1024MB 数据的编码 数字编码: 常用8421BCD码,如(378)10的编码为: 十进制数 3 7 8 8421编码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位权 23 22 21 20 23 22 21 20 23 22 21 20 字符编码: 广泛使用的字符编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即ASCII码 。在微机中采用7位ASCII码作为机内码时,每个字节占用了低7位,最高位一般恒为0,最高位的1,通常作为其它国家的语言文字代码。 3.汉字编码 *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的50多年内,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广范,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997年又研制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真题(含答案).pdf
- 2024年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必修课参考答案.pdf VIP
- 3.6 树和喜鹊.ppt VIP
- (四级)综合布线职业技能鉴定备考题库资料大全-上(单选题汇总).pdf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docx
- 高中化学必修1判断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共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pdf
- 2024幼儿园公开招聘简章(模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