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打版师缝制梦想[续].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生内隐行为矫正的实证研究 摘 要:目前对中学生内隐不良行为的研究甚少,本文根据作者的心理咨询实际经验,对中学生内隐不良行为进行了初步分类,指出其矫正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并总结出三条规律性的结论。 关键词:中学生;内隐行为;行为矫正;实证研究 行为矫正源于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和斯金钠等提出的行为主义原理。作为20世纪心理治疗主流疗法之一, 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个体不良行为的改变,以及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并取得非常迅速有效的成果。然而,对中学生不良内隐行为的矫正,学术界比较少涉及,更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本人在中国期刊网1997至2007时间段,以关键词“行为矫正 内隐行为”进行检索,未能找到一篇相关论文。有鉴于此,本人在前人理论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探索,就教于大家。 何谓内隐行为? 何为行为,心理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界定思路。传统行为主义者一般认为,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新行为主者一般认为,行为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历程;认知心理学家们则偏重于将行为视为心理过程。当代心理学界一般的看法是,广义的行为既包括外显行为,也包括内隐行为。 然而,究竟何为内隐行为,学界目前尚未有明确界定。为了研究需要,本人尝试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内隐行为,是指不能被外界直接观察、测量和记录的隐蔽的心理活动。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 不良内隐行为在中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及后果 根据本人的实验观察和积累,不良内隐行为在中学生身上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类: 注意力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发呆)和注意力转移(走神)。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笔者接到的行为矫正个案多数属于这一类。常常是学生不喜欢某一门学科,在这门课课堂上发呆或走神,一旦形成之后,频率越来越高,并泛化到其他学科,甚至考试中。所导致的结果常常是上课效果差,考试成绩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 不良记忆习惯。在中学生身上的不良记忆习惯主要是机械记忆。中学生要记的内容比较多,有些学生不习惯或者懒得去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死记硬背,有口无心,能达到短时记忆的效果,但时间长了无法提取,导致学习低效。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过少或过多。一些学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思考过少,导致智力发展迟缓;另一些学生考虑问题过多过细,一个简单问题翻来覆去地思考,常常造成自己的困扰和别人的误解。 强迫联想。看到某一样事物,自己不能控制地发挥联想和想象,想到其它的很多无关事物;或者看到很多事物,自己不能控制地联想和想象到某一类事物,明知没有意义,自己却无法停止。不仅自己情绪上感到焦虑和痛苦,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内隐行为进行矫正的具体过程 一般而言,行为矫正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准备与沟通阶段;问题行为解析阶段;制定矫正计划阶段;具体矫正阶段;效果评估阶段。不过,本人对这五个阶段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当事人与行为矫正者开始接触,了解与沟通。 第二阶段,对问题行为作出诊断,包括定义问题行为与了解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与发展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行为矫正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而把重点放在对当前变量的控制上。 第三阶段,双方就行为矫正的目标、过程安排、矫正方法、记录方式等大方向和细节问题达成一致。 第四阶段,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双方还有反馈——沟通——改进——再具体实施的反复过程。 第五阶段,治疗结束,根据记录的数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安排后续的随访和讨论对治疗效果的巩固措施。 中学生不良内隐行为的矫正实验 案例资料:本人在一所寄宿制中学从事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近两年来,特别关注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问题。现积累本类个案共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在12—14岁之间。矫正的问题全部属于内隐行为,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联想、过度思考、走神等。并且,每一个案在以天为单位的时间阶段中,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都在10次到40次之间。 1.规律一:行为矫正实施过程中,反馈的最佳时间间隔约为3天。 具体矫正阶段开始之后,个案需要及时与咨询师沟通和反馈,以便咨询师能够及时了解个案矫正实施的进程和阶段性成果。反馈时间与矫正实施的时间范围不同,例如,个案要矫正上课走神的行为,第一阶段的时间范围和矫正目标可以确定为:矫正第一阶段实施两周,目标是数学课走神行为下降到一节课两次。三天反馈一次。 这个实验的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在行为矫正过程中,反馈的时间间隔多长,矫正的效果会更好?在这个实验中,笔者使用多基线跨行为设计,把24例个案随机分为三个组,每组8人,对于三个组的具有相同类型问题行为的主体,各应用一个基线阶段、一个行为矫正阶段和一个治疗结束后的随访阶段。这三组的基线期分别为4天、5天和6天,观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