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南京医科大学.docVIP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南京医科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我的一切 -------纪念党的九十华诞 回眸党的90年的光辉历程,追忆自己出生83年革命66年的历史,喜看国家和自己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自己的一切。其中最刻骨铭心的有三: 少儿时的苦难和迷茫 解放前的家乡(今泰兴市)十分贫穷,一日三餐喝稀得照见人脸的粥,春天青黄不接时,只能喝两餐,夏天,男孩上学前一般都赤身裸体,冬天衣服破旧单薄,真是饥寒交迫。 1937年九岁时,日本鬼打到家乡,国民党乡政府给每人发一张难民条,叫大家快逃难,并说日本鬼子枪法很准,一枪一个。可是大家都眷恋着自己的家,况且逃难就要乞讨流浪,于是都未逃。日伪军的烧杀、抢、强奸造成一片恐怖,一听到日伪军下乡的消息就四处奔逃,晚上常常到田野里,蚊虫叮咬,苦不堪言,那时很纳闷,国军平时对老百姓随意打骂,要粮要草要钱,凶的很,怎么现在不见了呢?这苦难的日子何时出头呢?心中一片迷茫。 党指引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1940年家乡来了新四军,宣传全民抗日、抗日必胜的道理,听了宣讲,心中豁然开朗,觉得中国有希望,便积极参加乡儿童团,在党的培育下,我还当上了乡儿童团团长,不久,区政府组织区内十二个小学五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作文比赛,题目:是在反清乡期间我们小学生的责任,我考了第一名,又当上了区儿童团副团长,宣传抗日、打狗、改造地形、站岗放哨。。。。。。干得很欢,1942年秘密加入了青年解放团(其实党团员都不公开),在团支部的的领导下学习,俞铭瑛著的《论人生观》,生平首次明白了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活的有意义?等人生观问题,由于少儿时的苦难,使我憎恨敌人,向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因而心灵深处对这本书引起了极大的共鸣,1945年暑假参加了新四军,军队里的战斗生活和浓厚的学风陶冶了我,在上级的言传身教下,我常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看书学习,目睹连队战士经过学习一不苦二不怕,士气很高,自己经过学习,尝到了“心明眼亮、信心足、干劲大、热情高”的甜头,逐渐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今年83岁了,离休23年了,但天天必学的兴趣、党的事业必胜的信念依然不减当年,依然保持着革命的热情,我深切体会到,党的教育,党所培养的学习习惯,引导我走上了革命之路,并长期照亮了我前进之路,给我不竭的动力。 三、终身铭记 一生受益的教诲 党和毛主席的的一系列教育,尤其是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一切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的最高标准。。。。。。”的教导,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式,做事前想想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人民的感受,悟出一个道理:只有怀着忠诚之心、敬畏之情,信奉并笃行党的宗旨,才能端正主观动机,才能坚持以人民是否拥护受益作为最高评价标准,才能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考验。 今年农历正月初三,原省卫生厅副厅长现省医学会内科学会名誉主委刘昕耀博士来看我,正月初五又陪省医学会秘书长来看我,在交谈中,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医一附院有两件事做得特别好,迄今几十年了,许多老同志还经常怀念它,一是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好,那时知识分子头上有资产阶级帽子,许多单位都囿于出身,成分,历史社会关系等问题,把知识分子关在党的大门之外,而你却大胆大批的吸引知识分子入党,那时争议大,认为“右”了,现在看来完全正确,这在当时实在不易呀。。。。。。二是你搞得《医疗工作八字要求(爱恨严明准协快好)》,牵住了医德医风的牛鼻子,很切合实际,很重要我到卫生厅工作,分管医政,接触面广了,看到的东西和问题也多了,经过比较和思考,我认为这八个字最有针对性和普遍性,今天仍很需要它。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盛行时,医院大力倡导和树立爱病人如亲人的思想,并以这八个字来规范大家的行为,我和杜竟辉、朱泰来(原一、二附院大外科主任)等常说:“我们这一代人,受《八字要求》的教育很深,我们这一代人迄今仍记住并怀念这八个字。。。。。。” 上述受大家认可并怀念的,绝非个人之功,而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面对“左”的思想的迷惑和压力,依然大胆团结和信用知识分子,依然大力倡导爱病人如亲人,这是党的光辉照亮了心。一切认识来自实践,当我目睹广大知识分子日日夜夜在救死扶伤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当我看到广大病员不远千里不惜代价从四面八方前来求医时的急切和焦虑,又看到他们满意而归的喜悦时,心中无限感慨,更加坚定的认为帮助知识分子实现入党的要求,使其更有尊严地更加心情舒畅地为病人服务,是人民的期盼,是符合党与人民的利益。虽然那时来自上下内外的指责(右倾)多,压力大,但一想到知识分子忘我的奉献精神,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勇气就来了,发展知识分子入党的了。 最大的两个障碍,一是出身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