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你们“吵架”快乐
?
阴影再现:
“老师,小A和小B又吵架了,现在都在位置上哭呢……”
“老师,他们又吵架是因为小A不对,她……”
“不对,明明是小B不对……”
“老师,教室里乱哄哄的……”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就听到孩子们一哄而上地向我报告,在他们七嘴八舌地叙述中,我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罪魁祸首”又是这两个女孩子──小A和小B。原来又是为了谁和谁做好朋友,谁不和谁好的“老问题”......唉!这学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做了几个深呼吸,忍住怒气,“微笑”着对大家说:“先进教室去吧,老师马上就来。”
分析:
一、年龄的关系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 6~11岁的儿童处于社会性发展的第四阶段,是行为上不平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有强烈的情绪,感情调适困难,很容易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会大吵大闹,打架骂人等等。
二、主观意识日趋强烈
进入学校生活以后,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与增强,需要更多的优越感与被尊重感,现在部分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烈,不容许别人反对自己的意见,感觉是侵犯了自己的尊严,你骂我一句,我要还骂一句,你打我一下,我要还打一下;“自我控制能力差”,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瞬间爆发,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管带给对方多大的伤害,只要让自己出了这口气就好;“心理承受能力差”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时,只会用哭泣这种消极的方法来选择逃避,或是运用自己班中的人气和小团体为自己出气。
三、家庭因素
除了学校教师以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一般要数父母。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苗,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尽其所能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因此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放任式、严厉式、民主式。显然,民主式的管教方式最理想也最有效。孩子管得太松,父母宠爱呵护他们,会使他们变得十分任性与霸道,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骂人。若管得太严,虽然在家或在校,在父母、老师面前十分听话,但一旦出去,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就会变成一匹野马,容易和别人发生争吵。
四、学校的教育
毫无疑问,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怀有深深的爱,往往恨铁不成钢,但有时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是反教育的。教师简单、粗暴的语言,未经充分调查轻易给学生下定论,凡此种种都可能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学生把老师当作神一般崇拜,因此在老师那里受到的委屈,很大一部分就发泄在自己的同学中。老师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也是孩子最崇拜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看来举足轻重,如果孩子崇拜的这位老师在处理事情上是粗暴的,那么学生间的相处也是如此。
五、社会的诱惑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电影、电视、网络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种千奇百怪的信息,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还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取舍善恶、鉴别力还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甚至有些孩子认为打打杀杀是讲义气的一种表现,任何事都可以用武力来解决;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毛主席都用枪杆子打天下,才有我们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让人哭笑不得。
拨开云雾见天明:
在去教室的路上,我想:大概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这种好朋友之间的争吵也是不可避免的吧。以前单独谈话,各打50大板的法子似乎治标不治本,这次该换个方法了,对,就这么办!
踏进教室,孩子们都很安静地坐着,似乎在等待我像以往的批评,汗颜一下。我对着孩子们微笑了一下,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总爱发脾气,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伤了很多人。他想改,但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控制不住自己。他问他的父亲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这个毛病。他的父亲教他,今后你每发一次脾气,自己就在木围栏上钉上一颗钉子来提醒自己。于是他这样做了,开始的时候,钉的次数很多,渐渐地钉得越来越少,最后他告诉父亲已经没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教他,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你就拔掉一颗钉子,他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终于有一天,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他告诉父亲,父亲夸奖他勇于克服缺点。但同时又把他领到围栏前,对他说:“你看,钉子虽然拔掉了,但每一颗钉子都留下了钉孔。你伤了一个人的心,就仿佛是在他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即使你拔掉了,也依然会留下伤痕。
我边讲故事,边注意大家的神情,特别是小A和小B,看着大家稚嫩的脸庞,若有所思的眼神,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等到小A和小B擦干眼泪,完全平静下来后,我才很真诚、很放松地和她们聊天,在了解事情始末后,不出所料,又是为了一点小事,而上升到“绝交”的高度,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