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浙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 本周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记诵优秀的诗文80篇。 文言文阅读一向是我们的薄弱环节。那么怎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我们不妨按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层级的要求来把握,中考文言文测试一般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层面。理解主要落实在文句,分析综合主要落实在文意上。“理解”项中一般含四个具体要求:一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三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中前三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语言方面的要求,后一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而“分析综合”项中则包括三个具体要求:一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主旨”;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是把部分归纳成整体,把分散的聚合成要点。分析与综合在思维过程中是互相配合的,通过这一思维过程以达到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中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下面我们逐条进行分析。 1. 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的文言常用实词,能理解这些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根据上下文做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应有意识地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言现象。另外,文言实词中,有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即词的活用,对这些词应该进行比较积累。只有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一些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也才能对实词做出确切的解释。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常见的有:而、乎、故、或、既、乃、其、且、然、若、为、焉、也、以、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远不及实词多,但使用的频率之高,用法之灵活,语法功能之强,在汉语发展中变化之大,都远胜过实词,可见掌握虚词意义及用法的重要。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古汉语中特殊结构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三大种。 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 ①“……者,……也”;“……者,……”;“……,……也”;“……者也”。 ②用“乃”“为”“则”“即”等词语表判断。 ③不用以上任何形式的意来判断。 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 ①省略主语; ②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介词“于”。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等。 2. 分析综合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句子一是要做到“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二是要做到“达”,即文字顺畅,语意明确,行文规范。原则上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且要注意检查。 (5)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首先要把握材料的文意,在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由整体到个别,再由个别到整体,分析综合,反复深化,即能从文中获取定向所应提取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这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根据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并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的能力。要求学生或说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或说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说出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等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翻译课文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以及结构特殊的句子;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熟读、背诵相关的课文;感受作品中积极有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全都是记叙性的文言文。《愚公移山》是古代典籍《列子》中的精彩篇章,这则寓言情节动人,人物性格鲜明,寓意深刻。学习时要了解古字通假这一古汉语特有而常见的语言现象,辩识文中的通假字“反”“亡”“惠”“陇”等的本字及其确切的意思。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明确愚公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而文中目光短浅、认识片面的智叟则是为了对比、反衬愚公,使其形象更鲜明生动。 《“晏子使楚”两则》是选自《晏子春秋》的历史故事。这两则故事叙事清晰,语言简练。学习时要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并对文中出现的“使”“为”等词的多义现象进行归类。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明确课文生动地表现了晏婴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优秀品德及其善于辞令、既有胆略又有谋略的性格特点。而文中的两则小故事均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