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热核反应 美国物理学家贝特(Bethe)因核反应 理论研究获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他提出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 源理论,认为太阳中心温度极高,太 阳核心的氢核聚变生成氦核释放出大 量的能量。 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成果获奖项目 天文奖从1970年为起点在5个年 度,7项物理学奖授予9位天文学 家。 二十世纪最后的30年中天文学家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实现零的突破 1,阿尔文:瑞典天文学家太阳和宇宙磁流体力学获1970年诺贝尔奖(阿尔文波,磁冻结) 2,赖尔:英国天文学家,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获1974年诺贝尔奖 3,休伊什:英国天文学家发现脉冲星证认为中子星获1974年诺贝尔奖 4,钱德拉塞卡:美籍印度天文学家恒星演化及白矮星质量上限获1983年诺贝尔奖 5,福勒:美国天文学家,恒星上 元素的合成,获1983年诺贝尔奖 6,彭齐亚斯和威耳逊:美国天文学 家,发现宇宙背景辐射,荣获1985年 诺贝尔奖 7,泰勒和赫尔斯:美国天文学家, 发现脉冲双星和间接验证引力辐射 获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取得获奖成果时比较年轻 9人中,33岁以前取得获奖成果 的有6人 赫尔斯取得获奖成果时是23岁 钱德拉塞卡的最显赫研究成果在 20~23岁 应该获奖的贝尔发现脉冲星时23岁 * 现代天文学 (诺贝尔奖天文学奖项回顾) 讲授提纲 第一章,天文学的发展 1,天文学的发展历史 2,天文学的研究对象 3, 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关系 4, 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 学奖 1, 天文学的发展 天文学历史悠久 近代天文学发展迅速 发展余地很大 新成果还会不断出现 老结论可能被修改和推翻 三大学科 天体测量学: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距离 天体力学:研究天体之间的关系 天体物理:研究天体的形态、物理 状态、结构、化学组成; 天体的产生和演化 天体物理学是主流 天文学三大观测波段: 光学天文 射电天文 X射线和γ射线 (紫外、红外、中微子、 引力波、宇宙线) 远比人的眼睛看得远、看得广 被动接收 2,天文学研究对象 行星层次: 地球、其它八大行 星,小行星、彗星、陨星 恒星层次: 太阳及其它恒星 星系层次: 银河系、河外星系、 类星体、星系群、星系团 宇宙整体(可观测的宇宙) 人类了解最多、能深入 探讨的天体 地球(行星) 太阳系(行星系统) 太阳(恒星) 银河系(星系) 可以说是几个“ 孤本”,没有其它 天体可以与之相比! 行星层次 地球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小行星 彗星 陨星 行星层次研究 1,第谷: 测量天体的位置及变 化(观测资料积累) 2,开普勒 发现行星三大定律 (资料分析,经验定律) 3,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由天体 运行总结出物理规律,成为天体 物理的里程碑) 太阳系研究的重大进展 托勒玫-地球中心说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 太阳系行星的空间探测最热门 人类要突破只能被动观测的局限 登月和探测火星,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有没有生命(或适合生命繁衍生存的条件)? 有没有值得开采的矿产? 有没有可能成为人类生活、科研 的基地?(月基天文台等) 恒星层次 1,赫歇尔等:恒星的亮度和 光谱观测(观测资料积累) 2,赫茨普龙和罗素:赫罗图 (光谱型-绝对星等) 3,爱丁顿、钱德拉塞卡等 恒星演化理论(热核聚变理论为 核心) 丰富多彩的恒星世界 正在诞生的恒星 恒星爆炸 恒星演化的归宿: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恒星的能源 恒星的化学成分来源 恒星的内部结构 星系层次 1,哈勃等发现河外星系+确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