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十二郎文
【课文背景知识】
1.祭文由于所祭的对象不同,有的主要在于称颂死者,往往华而不实,仅为一种应酬文字,有的则追溯平昔,以叙写悲哀为主,是抒情文的一种。本文属于后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言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更是变体。
2.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于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老成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所以叔侄间的情感特别亲密。这篇祭文,写幼年情事和生离死别的悲哀,凄恻动人,感人肺腑。
3.题一作《祭兄子十二郎老成文》。唐时口语,称年轻男子为郎子,女子为娘子。郎即郎子。
【字词综合运用】
字
羞(xiū):通假字,通“馐”,美味食物,美味珍馐。
殁(mò):死。
省(xǐng):①看望父母、尊亲:省亲。②知觉,不省人事。
孥(nú):妻子儿女的统称。妻孥。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辍(chuò):中止,停止:辍学。
遽(jù):急、突然:不敢遽下断语。
戚(qī):忧愁,悲哀:休戚相关。
飨(xiǎng):用酒食款待人:以飨读者(喻满足读者需要)。本文指鬼神享用祭品。
词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例如老大为伯,老二为仲。
孤:幼年丧父叫孤。
就食:谋生。就,接近,靠近。就车:上车,乘车;金就砺 则利:放在磨刀石上磨。
形单影只:形,指人。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伴侣:每到傍晚时分 ,总有一个形单影只的老人从这里走过。
孰谓:谁知道。
万乘:一辆兵车四匹马为乘。古代天子方有万乘,战国时,地方千里的大国都可称万乘之国。
此:近来。
终丧:丧期终了。古子为父服丧三年。
尤:①指责,归罪,如怨天尤人;②罪过,过错,如“非臣之尤,谁任其咎?”(不是我的错,谁承担这个过错呢?)③优异,突出,尤物;④副词,特别,尤其,更,如“食饮被服尤节约。”
幸:①希望,“幸来告语之”;②幸运,“不幸短命死矣”;③宠爱,“高雅得幸于胡亥”;④特指皇帝到某处去。⑤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陛下幸忧边境”。
【重点难点讲解】
学习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强烈感情的写法,着重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知识延伸检索】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县)人,年四十六始中进士,做过溧阳尉等小官,一生穷愁潦倒。孟郊和同时的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孟郊说“夜吟晓木休,苦吟鬼神惊。”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苦吟”到了何等程度。又因他们的作品中都用意刻画穷愁之状、饥寒之态,所以历来又有“郊寒岛瘦”之说。韩愈很推崇孟郊和贾岛,从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衡量,孟郊语言朴素,感情深挚,成就高于贾岛。苏轼称许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课文阅读指导】
译文
年月日,叔父愈听到你去世的消息后七天,才得以满怀悲哀表达痛悼之情,派建中自远地备办了时鲜的祭品,哭诉于你十二郎的灵前:
唉!我幼年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完全依靠兄嫂抚养。中年,哥哥死于南方,我和你都还很小,跟着嫂嫂把灵柩运回安葬在河阳;不久又和你避居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不曾分离过。我上边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就去世。继承先人之后的,孙子辈只有你,儿子辈只有我,儿孙两代都只有一人,形影孤单。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这两个孩子而已!”你当时更小,想必不再记得;我当时虽能记得,也不理解这话的悲哀。
我十九岁那年,才来到京城。过了四年,曾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到河阳去祭扫坟墓,遇到你奉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两年后,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宣州接妻子儿女来。第二年,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终于没有来。这一年,我在徐州助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走,我又罢职离开,你又终于未来。我考虑你跟我住在东方,在东方也还是客居,不可以长此下去,作长远的打算,不如回到西边老家,我想着把家安置好再把你接来。唉!谁知道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呢!我和你都还年轻,总以为尽管暂时相别,以后终归可以长期住在一起的,所以我才丢下你到京城去谋生,去求取那一点微薄的俸禄;如果真能知道会这样,即使天子的公卿宰相,要离开你一天我也不会去干的。
去年,孟东野去江南时,我曾带信给你说:“我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鬓发花白,牙齿动摇。想起几位父辈和兄长,都是身体很健康时就早已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还能活得很久吗?我不能够去,你又不肯来,我只担心忽然死去,让你怀抱无边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先死去而年长的却活着,强壮的竟夭折而衰病的反而安全呢?唉!是真是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那美好的德行竟能使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