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污泥斗的高度用截头圆锥公式计算 h5=(D/2-d’/2)tan α (7)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 式中H——池总高度,m; h1——超高,一般采用0.3m。 设计数据 1)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大于3,池直径一般采用4-7m; 2)当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小于7m时,澄清水沿周边流出。当直径不小于7m时,应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3)水在中心筒内的流速不大于30mm/s; 4)中心管下口的喇叭口和反射板要求: a:反射板板底距泥面不小于0.3mm; b:反射板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c: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 d:反射板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 e: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为0.25-0.5m,缝隙中心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30mm/s,在二沉池中不大于20mm/s; f: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 g: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h:水力停留时间t = 1.5-2h。 * 中心管:中心管管径按流速应大于0.4m/s的最小沉速设计; 导流筒:导流筒的深度一般为池深的一半,容积占沉淀容积的5%; 出水集水渠:现行辐流式沉淀池的出水集水渠一般位于距池壁的1/10R处; 出水堰:单侧或双侧三角堰。 如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强, 产生的污泥VSS/SS比例高,污泥的亲水性强, 难凝聚成大颗粒沉淀去除的场合 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沉淀池及辐流沉淀池) 本节提示 课程主要内容 掌握 沉淀池的构造、分类 竖流、辐流式沉淀池的特点 难点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中,泥斗的正确设计与计算 沉淀池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 沉淀池类型 表面负荷率/固体负荷率 沉淀高度 进水形式与布(配) 水 出水堰的设置与负荷率 浮渣的清除 按水流方向分 平流式 辐流式 竖流式 池型:长方形 一端进水,另一 端出水 贮泥斗在池进口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 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 池型:多为圆形, 有方形或多角形 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 贮泥斗在池中央 沉淀池的分类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连续式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 淀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 时可沉颗粒受到重力所造 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 度两方面的作用 污水连续不断 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 物在静止时完成沉淀过 程,由设置在沉淀池壁 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工作过程:进水、 静止、沉淀、排水 间歇式 沉淀池三种流态 平流式 竖流式 辐流式 斜板式 表1 城市污水沉淀池设计数据 沉淀池类型 沉淀时间 (h) 表面 水力负荷 [m3/(m2·h)] 每人每日 污泥量 (g/人·d) 污泥 含水率 (%) 固体负荷 [kg/(m2·d)] 初次沉淀池 0.5~2.0 1.5~4.5 16~32 95~97 - 二次 沉淀池 生物膜法后 1.5~4.0 1.0~2.0 11~26 96~98 ≤150 活性污泥法后 1.5~4.0 0.6~1.5 14~32 99.2~99.6 ≤150 对不同的处理水质,不同池型(功能)参数选择范围差别较大,设计时应进行沉淀实验确定参数范围,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水力负荷、停留时间以及处理泥量可参考下表数据: 一、竖流式 池型可用圆形及正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为了池内水流分布均匀,池径不宜太大,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 优点:排泥方便,管理简单,占地面积小 缺点:池子埋深大,施工困难,对冲击负 荷和温度变化的适用能力较差,造 价较高,池径不易 过大,否则布水 不均。 适用条件: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主要设计 (1)中心管面积与直径 f1=qmax/v0 d0=√4f1/π 式中f1 ——中心管截面积,㎡; d0 ——中心管直径,m; qmax——每一个池的最大设计流量,m3/s; v0——中心管内流速,m/s;一般0.03m/s (2)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高度,即中心管的高度 h2=3600vt 式中 h2——有效沉淀高度,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10-01-03 保育师 人社厅发[2021]92号.docx
- 教师电子教案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个人信用报告征信简版电子版PDF版2024年2月最新版带水印可编辑.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报告.docx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 高分子材料概述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VIP
- 财务报表基础知培训.ppt VIP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23.docx VIP
-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