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差异性地幔侵蚀与构造运动
陈宝群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针对板块运动机制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从中国地球科学家对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总结出地幔侵蚀新概念,结合海底扩张的地幔堆积事实创造性地提出构造运动差异性地幔侵蚀模式。研究确定了差异性地幔侵蚀规模、意义和决定因素,运用差异性地幔侵蚀模式初步确定了相当于脊推力20倍的板块推力作用;以差异性地幔侵蚀模式分析了现代全球构造非对称特征事实冲突,用软流圈作为岩浆传送带提出解决设想,地质历史资料分析确定了合理性依据。由于只有用差异性地幔侵蚀模式才能解决亚洲巨型冷地幔柱滞后性问题实现全地幔单层对流完整逻辑链条,结合古老地盾下缺乏软流层物质的结论和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发生在中国东部188~125 Ma岩石圈减薄之后最新认识,得出本文结论认为:没有地幔侵蚀就没有构造运动!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地幔侵蚀;岩石圈;软流圈;板块推力;核幔椭球体
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驱动机制方面主要有1931年英国爱丁堡大学霍姆斯提出的地幔对流假说和Morgan提出的地幔柱模式[1,2],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超级大陆会聚、超级大陆裂解、地幔热柱与岩石圈减薄、岩石圈拆沉、地幔会聚、超级冷地幔下降流等概念[3]。以板块超深俯冲[4]为表现的地幔物质运动和Hawaii等地幔柱构造[5]基本是事实,由于板块运动的地幔对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3,6],无法解决复杂的现代板块运动[7]、全球构造非对称特征[8,9]以及全球大洋中脊系统定向性、等距性与横向波动性[10]等问题,开展了相关针对性研究。目前,被动板块运动已被全地幔“单层对流”的主动板块运动模式[11-13]替代,形成当代地幔热动力系统认识[14],而板块运动的地球动力学原因尚未查明[15]。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16]是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热点研究课题,在减薄时间、机制及其构造控制方面有具体争论[17],亦有相似内容。陈国达等最早提出地幔热侵蚀并进行了实际证实[18,19],研究表明中生代期间印度洋型软流圈地幔侵入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密切相关[20],数值模拟揭示了华北陆块岩石圈厚度减薄以热侵蚀减薄方式为主[21],岩石圈减薄是热侵蚀、机械侵蚀与化学侵蚀及其耦合的结果[22],“蘑菇云”机理模型表达了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23,24]。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岩石圈减薄
图1 构造运动差异性地幔侵蚀模式[据刘南威(2000)改绘]
Fig.1 Difference mantle erosion mode of tectonic movement(drawn from Liu Nanwei, 2000)
1—大陆地壳;2—大洋地壳;3—地幔盖层;4—地幔侵蚀;5—岩浆流动;6—地幔堆积
1—continental crust ;2—oceanic crust;3—top mantle;
4—mantle erosion;5—magma flow;6—mantle accumulation
2.1.2 洋中脊走向证据与大火成岩省
洋中脊一般位于两个相邻大陆中间位置,并且常被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呈线性分布的转换断层平移错断,大西洋洋中脊邻近非洲部分走势和非洲大陆西缘轮廓几乎完全一致(图2),应由非洲板块相对南美板块的更强地幔堆积作用导致,并通过密集转换断层实现,此认识符合非洲大陆这一板块运动扩张中心和南美大陆密度异常高结论[35]。张旗等将大火成岩省划分为部分熔融发生在岩石圈底部的B型大火成岩省和部分熔融发生在下地壳底部的G型大火成岩省[27],表明差异性地幔侵蚀模式基本正确,“部分熔融”暗含着中国地学界对岩石圈减薄的“地幔侵蚀”作用达成了基本共识。
图2 现今全球大洋中脊分布图(吴珍汉等,1995)
Fig.2 Distribution of present mid-ocean ridge system(Wu Zhenhan et al.,1995)
1.经向洋脊 2.环南极洲洋中脊 3.转换断层 4.海底磁异常条带 5.渐新世-晚第三纪
6.古新世-始新世 7.晚白垩世 8.早白垩世 9.晚侏罗世
1.meridional ridges;2. central Antarctic mid-ocean ridges;3.transform faults;
4.undersea magnetic anomaly bands;5. Oligocene-Neogene;6.Paleocene-Eocene;
7.late Cretaceous;8.early Cretaceous;9.late Jurassic
2.2 差异性地幔侵蚀的地球动力作用
差异性地幔侵蚀能否发挥构造动力作用,易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自由软体研习无线传输解决方案.ppt
- 2015.12月份水质检测新报表.doc
- 2015《金沙教育》第11期-七星关区教育局.doc
- 2015大学生项目申报表-湖南医药学院.doc
- 2015年京都小学督评专题总结.doc-杭州市京都小学.doc
- 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28铅笔.doc
- 2015年印刷企业年度核验表.doc.doc
- 2016-075.doc-厦门大学资产处.doc
- 2016-17LED开发实训室设备-公开招标文件.-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首页.doc
- 2016.11.21图形工作站.doc
- springbooot+vue基于java的房屋维修系统毕业论文.doc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片机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溧阳纺织化学品项目申请.pptx
- 景区门票包销合同模板(3篇).docx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指南】第七章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4】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看音标写单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