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工作面基本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井上下及煤层对应关系
1、巷道名称:2#轨胶联络巷。
2、地表位置:巷道位于南丰村西部。
附:巷道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二节 工作面上下左右四邻关系、采掘情况及影响
2#轨胶联络巷从中央胶带大巷测点向前116米处开口,与中央胶带大巷成45°夹角,走腰线‰的下坡向前以宽5.8m,高4.5m,拱高2.9m的断面掘进63m后,再以与2#轨胶联络巷145°的夹角拐中向前以宽5.8m,高4.6m,拱高2.9m的断面与中央轨道大巷对掘,预计坡度6°上山。
第二章 地质情况
第一节 岩层赋存特征
中央胶带大巷从出煤巷位置开口,与中央轨道大巷平行,位于Ⅷ砂岩下部,巷道在掘进中将先穿过Ⅷ砂岩进入Ⅸ砂岩后再穿过Ⅸ、VIII砂岩至VIII底部以VIII砂岩地层为顶板掘进。主要穿越地层为泥岩、粉砂岩和一套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体。
第二节 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及相关巷道地质资料分析,2#轨胶联络巷掘进区段在3#煤层上部80m左右掘进,掘进对象为中粒石英砂岩及细粒砂岩,顶板往上依次为8.50m粉砂岩5.60m中粒石英砂岩41.20m泥岩,底板往下依次为34.00泥岩4.8m细粒石英砂岩,1.50m泥岩。
第三节 预测瓦斯情况
1、瓦斯绝对涌出量0.5m3/min。
2、地温为14℃~16℃。
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
预计瓦斯涌出量为0.5m3/min。巷道掘进中主要充水因素为IX号砂岩含水层的水,通过有效裂隙渗入工作面。预计巷道正常涌水量为3.0m3/h左右,围岩破碎时最大涌水量为10m3/h,掘进区域承奥灰水压最大为3.78MPa,突水系数为0.028MPa/m,正常情况下奥灰水不会突出。
第三章 巷道布置情况
第一节 巷道简述
2#轨胶联络巷长63m,从中央胶带大巷测点向前116米处开口,与中央胶带大巷成45°夹角,走腰线‰的下坡向前以宽5.8m,高4.5m,拱高2.9m的断面。
第二节 施工顺序
1、2#轨胶联络巷采用掘进机进行掘进。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地质构造或岩石发生变化,机掘不再适宜时,将掘进方式变更为炮掘,待岩石恢复正常后仍采用机掘。在遇到岩石较松软破碎原支护设计的锚网喷支护形式不能满足要求时,在原支护的基础上增加U型钢棚进行复合支护。
2、机掘施工顺序:掘进机一次截割→出渣→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永久支护顶部→二次截割→出渣→敲帮问顶→永久支护帮部。
3、炮掘施工顺序:打眼→装药、放炮→洒水降尘→敲帮问顶→临时支护→锚网索支护顶→出渣→锚网支护帮。
第三节 巷道中腰线布置
根据设计位置,测量部门提前标定巷道中腰线,队组要严格按中腰线施工,巷道初始设计腰线为‰的下坡。
第四章 巷道支护
第一节 支护设计结论说明
2#轨胶联络巷采用树脂加长预应力锚固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系统,后进行喷浆,巷道断面呈直墙半圆拱,正常段掘宽5.8m,掘高4.5m,直墙高1.6m,掘进断面为22.5m2。锚杆间排距为950*1000mm,锚索间排距为1600*1000mm,按4-3-4-3形式布置,即一排4根一排3根。如遇特殊构造段采取锚网支护与架设U29型钢支架联合支护的方式,架棚段掘宽为6.2m,掘高为4.8m,掘进断面积为25.01m2。锚杆间排距变为950*800mm,锚索间排距变为1600*800mm,按5-4-5-4形式布置,即一排5根一排4根,29U型钢支架排距为0.8m。
第二节 临时支护方式
1、临时支护采用3根DWB25-30/100的轻型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临时支护,液压支柱的位置视现场顶板及岩石垮落程度而定,随着施工位置的不同也会适当移动单体液压支柱的位置,以确保安全施工。工作面临时支护所用单体液压支柱要做到一备一用。
2、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的关系
锚网支护巷道永久支护到碛头最大空顶距为2.2m,最小空顶距为0.2m,支护排距为1m掘进时要及时进行临时支护,管理好顶板。为达到理想的切割效果及满足进度计划的需要,正常情况下切割深度为2.2米。若出现岩石较松软的情况,切割深度变为1米,此时最大控顶距为1.8m,最小控顶距为0.2m,排距变为0.8m若出现冒顶、顶板破碎、过构造带等异常情况,将循环进尺缩小为0.8m,此时最大控顶距为1.0m,最小控顶距为0.2m。
岩石过硬或不适宜直接机掘时采用炮掘辅助,为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及满足进度计划的需要,正常情况下炮眼深度为2.5米,炮眼利用率0.,则单茬炮循环进尺为2米。若出现岩石较松软的情况,炮眼深度变为2米,将循环进尺缩小为1.6m,此时最大控顶距为1.8m,最小控顶距为0.2m,若出现冒顶、顶板破碎、过构造带等异常情况,将循环进尺缩小为0.8m,此时最大控顶距为1.0m,最小控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