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VIP

恩施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施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

恩施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摘 要: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品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因此做好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例,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地玉米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恩施地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38   1 玉米常见病害及?剂防治措施   1.1 玉米常见病害   玉米常见病害包括纹枯病、大、小叶斑病、灰斑病、青枯病等。大、小叶斑病,自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初期主要症状表现为水浸状斑点,成熟期逐渐发展为长梭型病斑。病斑较大者多为黄褐色,气候湿度大病斑上会产生大量灰黑色霉斑;病斑较小者多为灰绿色,外周有明显黄色褪绿圈。叶斑病病原菌可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随气流、雨水等传播至玉米上,如条件成熟会由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导致再次侵染。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为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基本不发病,拔节抽雄期开始发病,灌浆期暴发为害。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至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mm×2~5mm,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青枯病,主要发病期在乳熟期至蜡熟期,按照症状不同可分为青枯型与黄枯型。其中青枯型就是整株叶片突然呈青灰色失水干枯,根系出现水浸状或红褐色腐烂;黄枯型主要是病株由叶片下开始逐渐变黄,直至枯死,内部组织腐烂,维管束丝状游离,根系腐烂破裂呈粉红色。   1.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针对玉米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纹枯病的防治可采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每667m2用量60g,兑水60kg对底部叶片和茎基部喷雾。大斑病的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或者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喷雾,连续用药2~3次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小斑病的防治可应用90%代森锰锌喷雾,用量为50~75kg/667m2,兑水500倍液,具体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每周喷雾1次,连用2~3次。灰斑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以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45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40%g瘟散乳油800倍液全叶喷雾。青枯病目前还无效果较好的特效药物治理,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植病叶;选择生物型种衣剂ZSB进行包衣处理;及时销毁病株,重病田轮作倒茬,避免秸秆还田。   2 玉米常见虫害及药剂防治措施   2.1 玉米常见虫害   玉米常见虫害包括地下害虫、食叶害虫、穗部害虫等多种。恩施地区常见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弯刺黑蝽等。其中地老虎主要由根茎处蛀入嫩茎,咬食叶片,大龄幼虫甚至会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蛴螬主要以为害萌发种子或幼苗根茎为主,会导致地上部幼苗萎蔫死亡。弯刺黑蝽俗称打屁虫,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在玉米茎基部和根部刺吸汗液,2~5叶期玉米苗被害后,心叶萎蔫、叶片变黄,植株枯死。食叶害虫以玉米螟为主。玉米螟主要为幼虫群聚取食心叶叶肉,2~3龄幼虫则潜藏心叶内为害,5~6龄达暴食期,啃食幼苗。蚜虫主要在玉米开花授粉期群聚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等取食,被害部位会形成黑色霉状物,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并且蚜虫还可以传播其它疾病,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病害。   2.2 玉米常见虫害防治措施   地老虎的防治:3龄前幼虫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ml兑水45kg喷洒防治,3龄后幼虫可用90%敌百虫0.5kg兑水3kg左右制成毒饵诱杀,可拌入铡碎的鲜草撒施于田间。蛴螬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100g兑水30kg防治,或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mL兑水45kg对幼苗基部喷雾。弯刺黑蝽的防治,在玉米移栽后,每667m2用48%的毒死蜱乳油60mL兑水45kg于傍晚前对准幼苗基部喷雾或者用50%辛硫磷100g兑水45kg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抽雄前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置于喇叭口内,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穗期则可人工摘除卵块,发现蔫须的花丝则要及时剪掉,用90%敌百虫与粘土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0.5kg药剂兑入150kg水,再拌制250kg粘土。也可用8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亦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蚜虫的防治,每667m2用50%的吡蚜酮悬浮剂20g兑水60kg或者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g兑水60kg进行叶面喷雾,可起到良好防效。   3 其它防治技术   其它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其中农业防治主要加强田间管理,选择玉米种子时以抗性强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