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农民老爹.doc
我的农民老爹
家在农村,父母、姐妹和妻儿都是农民,家里有十几亩地,一年两季种庄稼。现在种地可跟以前不一样了,都实行科学种田。可是,父亲的种地观念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那是父亲已经习惯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每天早晨,依旧是黎明即起,然后去田里劳动。夏暑季节,他依旧是在早晨五点钟以前到田里除草、松土、捉虫。等到上午八九点钟才回家吃早饭,母亲还得给他温饭、热菜馏馒头。
我劝说父亲:“田地里的玉米秧苗上我刚喷洒过农药,哪有虫子?”他说:“有的,早晨有露水的时候虫子都会附着在表面的玉米叶子上,很容易看见被捉。”我想,早晨捉虫确实很有道理,可是喷洒农药过后,也许喷洒不均匀,有虫子的话也是稀有动物啊!
本来,农民已经不再除草了,都是喷洒灭草剂。而父亲不这样想,他说灭草剂这东西会伤害秧苗的,起初他是竭力反对,坚决不让喷洒这东西,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疼乎钱。每天中午,当太阳最炽热的时候,父亲却戴着斗笠草帽下地除草了,他说这个时候太阳很毒,不光热人,更是晒死除下的杂草。
“中午晒草的道理很简单,人们都懂,可是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有些急了,“要去你自己去!我们不陪您了。”当初,我曾经几次闹着跟父亲分地,当然都不会成功,原因就是我们根本不会耕地播种。我们姐妹只好跟着他后面去下地除草,不过,我们也都渐渐地晚去早回,反正少不了他回家以后一顿臭骂。
我见别人家往禾苗低下喷洒百草枯,我也偷偷买来给地里喷洒上。当然,那得看老爹去哪块地里干活,他去东洼地除草,我去西冈子喷药,等他从东洼地回来以后我再去喷药,他见了肯定是只有吵架并且喷洒不成。
过几天后,地里的杂草确实干枯了,可是,那靠近地面野草的玉米秧苗叶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他看到以后,家里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场“口水战争”。我想,任他骂吧,谁让咱贪图省事,既花了钱又伤害到了玉米秧苗。再说了老爹骂我伤害了一根叶子,玉米结棒子时就会再往上长一根叶子,这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等老爹不生气了,我会心平气和地跟他解释说:“不知道您的宝贝儿子懒吗?那么大热的天您不心疼把儿子晒着火了?再说,人家不是也使用灭草剂了嘛!新生事物咱得学会接受,您的儿子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啊!”父亲不说话,只是低头吸着纸烟生气。
十几年过去了,使用除草剂已经成了农民种地的习惯,就和耕地、播种和施肥一样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种地省事了,老爹年龄也一天天老去,前几年,他还会拿着锄头去地里转转,看看还有那个喷洒不均匀的地方长出了杂草。现在,他经常拿着锄头站在地头上“望田兴叹”。
老爹做了一辈子农民,除了耕种、施肥和收割的时候用他,其他时候基本都是带着除草工具好几块地轮流转转看看。我说:“这不正好让你跟那脱产干部一样,光参观不干活,闲着没事去遛弯,去跳舞嘛!”老爹说:“不习惯啊,咱不是农民嘛,不种地让人笑话。”
老爹闲来无事,一场轻度脑梗疾病,被送进了市人民医院。诊治十几天出院以后,医生嘱咐,除了一日早晚两次吃药以外,那得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可父亲不习惯去散步,更不会打球和跳舞,我犯愁了,怎样才能让他进行身体锻炼呢?
看来,老爹“痴心不改”做农民,在他看来,农民就得像工人整天在工厂里做工一样,每天都得下地劳动。那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那就成全父亲一生做农民的心愿吧。村东马路边有一块斜角地,足有四分田地,从今以后,这块地就算父亲的“试验田”吧。
这块地按节气和其他地块一样耕种、收割,只是不再使用除草剂,连施肥灭虫这活也“承包”给了父亲。他依旧是每天黎明即起,带着收音机,到“试验田”里去除草,去捉虫,只是不再恋晌,每次都是去了个把小时就回来,然后坐在家里喝茶看电视。
留一块地长草,是为父亲一生为农民的愿望而留,也是为他“老有所为”而留。让他每天有事可干,不再“望田兴叹”,也是为了他每天养成去地里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有时,我骑车下班回家路过那块斜角地,我会到地里去“帮”他,夸他种得这块地比咱大田好多倍。
我想,老爹今年七十岁,一旦等他不愿意种了,或者没有能力种了,那就收归“家”有。我倒是希望他能把这块斜角地再种一百年。
(文/李付春)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