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化助力农业转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化助力农业转型.doc

数据化助力农业转型   “农业不转型,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的话掷地有声。   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指导组专家,李道亮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的农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只是,如何转型,还需要诸多探索。一些新型农民、农业企业家、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跨越技术的坎、信任的坎……   一个苹果的数据化实验   恩然自然农庄创始人谢明调侃农业是一把杀猪刀。2012年,他和女友辞职到她的家乡山东栖霞种苹果,4年下来,已是满脸沧桑。   “当时就是想种出安全好吃的苹果。”谢明说。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2012年,恩然农庄栽了2400棵苹果树,直到今年终于有了收获。谢明拍下了树上挂果的照片。“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自己农庄的树长苹果。”   而4年来,谢明一直在岳父家的果园里做实验。据他了解,2011年栖霞果农每亩投资在3000元左右,每亩地用复合肥和有机肥各1000斤,一年用农药6到8次,苹果的平均亩产量是6500~7500斤,次果率10%。   2012年谢明把复合肥减少90%,每亩只用100斤复合肥,用了2000斤有机肥,农药减少到6次,但这一年的实验几乎全部失败,次果率在50%左右。   种出这样的苹果在当地遭到了嘲笑,虽然老人没有说什么,但谢明感到压力很大。他开了一个网店,来帮助卖苹果。   2013年他在失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调整了农药种类与使用时间,且不再用复合肥,当年次果率下降到35%。2014年他把农药使用限制到4次,彻底杜绝复合肥的使用,对喷药时间做了调整,当年每亩有了6500~7000斤的产量,次果率25%~30%,苹果品质开始往上升。   “5年来,我们每年考察苹果的6个指标,酸甜度、外观、脆度、糖度、安全性、果香,差不多前三年苹果综合品质没有任何变化,第四年才开始明显上升,今年达到最好。”谢明说,“2012年做农残检测时,我们有8项检出。去年做检测,差不多是两项检测,今年我们是23项全部零检出。”   谢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其实彻底杜绝复合肥,减少农药使用之后,每亩地的投入反而减少了,只是会增加一些人工成本。“懒人做不了生态种植,要及时控制病虫害,必须勤上山察看。”   绕不过的病虫害   对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来说,病虫害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每年的农业病害发生面积大概是70亿亩,防治面积是80亿亩,积极防治起到保粮增产的作用。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中国的农药使用量最高峰是32万吨。进入本世纪以来,年增长8%。其中杀虫剂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每年都有13万吨或者14万吨。   “这个数量太多了,居高不下,是我们应该控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礼生说。他认为,农业转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要从传统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控方式向以生物防控为主转型。   从2015年开始,张礼生和一些研究人员在富平创源天津蔬菜基地进行了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研究,“生态农业要让各方接受,一定要有科学的支撑。”   张礼生在富平创源基地推出了几个技术,第一是用有益的天敌昆虫来吃害虫。第二是用有益的微生物农药,这个农药对人、畜没有害处,就是让害虫得传染病死掉。第三是物理防治措施,就是空间阻隔,以及声、光调控等,如防虫网,反光绳。“这些技术一定要侧重精简化,变成傻瓜技术,要让我们的农民很快能接受。”   对于这些技术的成效,张礼生进行了数据调查。比如,对于蔬菜上的蚜虫,可以100%控制蚜虫的发生。现在黄瓜上还有问题,但是茄子、辣椒都已经可以实现控制。另外可以用瓢虫、通草蛉来捕捉蚜虫。对于昆虫什么时候释放最好,释放的次数是多少,成虫幼虫释放哪个好,都做了测试,形成了一批数据。   “我们在优化技术方案,希望能够给富平基地之外的京津冀鲁这一块提供支持。”张礼生说。   实时生产记录   去北京推销自己农场的产品时,河北怀安一墩青永续农业农场的创始人成鹏飞庆幸自己做了生产记录,这些记录让他取得了经销商的信任,顺利地打开了销路。   “有一些客户会质疑你的产品及它的安全性,从这一点看,做生产记录很有必要。”成鹏飞说。   从最初的尝试性记录,到后来多种方式的记录,成鹏飞在自己的农场一直坚持这个习惯,并且组织农户做农耕记录。   成鹏飞做过一个产品的标签,在标签上面标注了产品的品种怎么样,谁来生产,以及在生产过程当中是怎么做的,“有一个客户对这个标签特别感兴趣,给予很高的评价,在业界到处说,使我们一墩青的产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多年来,成鹏飞尝到了做生产记录的甜头。“我们通过生产记录获得了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好的口碑,获得更多的‘铁粉’。另外这个记录也可以让你的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