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元素让科技报道有趣有魂.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元素让科技报道有趣有魂.doc

文学元素让科技报道有趣有魂   【摘 要】2015年第41届亚太广播发展机构年会于8月18日至20日在泰国清迈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制的七集系列报道《玉兔探月日记》被选中作为优秀科普节目提供大会赏听。本文从视角、体裁两方面点评这部作品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广播 玉兔 拟人化 日记体 文学元素 系列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sia-Pacific Institute For Broadcasting Development,以下简称AIBD)2015年最佳广播奖的主题是“关注科普”。主办方这样解释设立此主题的用意:对大部分公众来说,科学话题似乎很难懂,科学事实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事件常使人感到枯燥乏味。除了资料和数字以外,广播人应当如何将科学题材做得更加吸引人,更让大众接受呢?科学如何能变得更有趣,以获得更广泛、更多样的受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张棉棉、李晓东采访制作的七集系列报道《玉兔探月日记》获得好评,并被选为AIBD2015年度会议特别设置的高端业务研讨会赏听作品。   拟人化的手法让科技报道生动有趣   科技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国家的实力。但遗憾的是,由于科技的高端、精尖,往往让受众望而却步,影响了关注度,给从事科技报道的媒体人带来不小的挑战。尤其是航天科技方面的报道,如中国探月工程(Chinese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尽管这个工程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的女神“嫦娥”命名,也称“嫦娥工程”,但对普通大众来说,它还是如天上的月亮一样遥远。实际上,中国探月工程早在2003年3月1日就正式启动,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发射绕月卫星;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在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采样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20年。   系列广播节目《玉兔探月日记》报道的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二阶段“落”(也就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的情况,共七集,分别是:《升空》《奔月》《软着陆》《月面行走》《月夜休眠》《首次唤醒》《遇险》。与2007年第一期“绕”月工程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宏大辉煌的主题报道不同,《玉兔探月日记》显得精致、灵动,更吸引普通听众。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新闻报道。   “玉兔号”是我国首辆月球车。她原本有自己科学意义上的名字――“月面巡视器”,它和“月面着陆器”共同组成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嫦娥三号”的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主任务,是“绕、落、回”三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将为后续载人登月打下基础,对中国整个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嫦娥三号”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因此,“嫦娥三号”堪称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事件”。那么,如何报道才能引起普通百姓的兴趣呢?   “嫦娥三号”任务前夕,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全球征集月球车的名称,经过多轮投票,最终选定“玉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棉棉巧妙地依托这一客观新闻事实,大胆地将“玉兔”拟人化,以玉兔的视角来报道整个“嫦娥三号”任务,尽量少让听众听到“月面巡视器”“月面着陆器”这样高冷尖硬的科学名词,使这一高深难懂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事件变得生动有趣、好听耐听。   首先,设计玉兔的性格语言。“玉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和嫦娥一起生活在月宫中的小兔子,活泼可爱,机敏灵动。作者充分运用这一普通大众熟悉的玉兔形象,按玉兔的性格来设计报道语言。   七集系列报道《玉兔探月日记》是这样开篇的:“我飞起来了!我是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1点30分,亲爱的听众朋友,我正在太空和你打招呼!你看不到我,因为嫦娥三号姐姐正把我抱在怀里,躲在长征三号火箭叔叔头顶的整流罩里。嫦娥三号姐姐是中国首个月球软着陆航天器,再过几天她将带我登上月球。”   和常规的新闻报道一样,这里的新闻要素齐全,新闻事实准确,但是比常规的记者口播报道要生动、活泼,因为记者是以玉兔的形象、玉兔的口吻在说话,可爱的玉兔一下拉近了听众与所报道主体――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主任务之间的距离。这样,原本高精尖的月面探测器、着陆器就变得温暖、有人情味了。   第二,白描玉兔的新形象。建立并完成神话中的玉兔与机器人玉兔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彰显此“玉兔”(玉兔号)的科学探测特点,在让听众感到妙趣横生的同时突出整个报道的科学性。   第三,以玉兔为核心设计角色。梳理“嫦娥三号”主任务的发展脉络,引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